贫血分几种

常见的贫血有几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 贫血可分为三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MCV>95fI。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属此类贫血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贫血的病因分类 一、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骨髓增生异常性贫血 (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1.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2、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发的贫血 3、内分泌疾病伴发的贫血; 4、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的贫血 (三)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 1.维生素B12缺乏; 2、叶酸缺乏; 3、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 (四)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低色素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 2、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性贫血和特发性肺含铁黄素沉积症 3、地中海贫血 (五)多种机制或原因未明 1.慢性病贫血 2.骨髓浸润伴发的贫血(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 3.营养缺乏伴发的贫血 4.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二、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或丢失所致的贫血 (一)红细胞内部异常 1、膜缺陷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3)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2、酶缺乏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2)丙酮酸激酶缺乏和其它酶缺乏 (3)卟啉症 3、珠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 (1)镰状细胞病和有关疾病 (2)不稳定血红蛋白 (3)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 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外部异常 1、机械的 (1)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和运动性贫血 (2)心脏创伤性溶血性贫血 (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化学或物理的 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感染 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4、抗体介导的 (1)由于温反应自身抗体所致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2)冷凝集素综合征 (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4)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新生儿同种[异体] 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5、单核巨噬细胞机能亢进 脾机能亢进 6、失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9
正常的红细胞有一定寿命,约120天左右,为了保持血循环中红细胞的数目,每天骨髓必须生产占全身红细胞1/120数量的细胞进入血循环中作为补充。如果一旦因造血原料不足或某种原因引起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减低以及红细胞丢失破坏增多就会发生贫血。 要知道常见的贫血就要了解贫血的分类法。最常见的分类法就是根据红细胞的大小与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含量的多少分为大细胞型、正常细胞型及小细胞低色素型三类。大细胞型多见为巨幼细胞型贫血。正常细胞型包括畸形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如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贫血可又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物质缺乏、失血及破坏过多等四大类。当骨髓因某种原因影响造血功能就会发生贫血,常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尿毒症所致的肾性贫血,脑垂体功能减退的席汉氏综合症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的贫血、慢性感染伴发的贫血,以及各种骨髓病性贫血,如白血病、骨髓转移瘤和骨髓纤维化症。 造血物质的缺乏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其次是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失血所致的贫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还有一大类是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它又进一步分为红细胞缺陷的贫血,如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酶缺乏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缺乏等;红细胞珠蛋白合成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此外,还有外在免疫因素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药物、化学毒素、生物毒素及感染所诱发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第3个回答  2014-04-29
常见的贫血有几种?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记数( RBC)和红细胞比积( HCT)低于正常 的病理状态。贫血仅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 贫血的分类有多种。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主要根据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为三类: 1、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此类贫血大多数为正常色素型,属于这类贫血的主要有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85-100fl MCHC<31-35%,属于此类贫血者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型贫血与良性性失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及慢性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亦属于正常性贫血。 3、小细胞低色素型: MCV<85fl、 MCHC<30%,属于此类贫血的有缺铁性贫血、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贫血等。 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将贫血分为: ⑴红细胞生成减少⑵红细胞破坏过多⑶失血
第4个回答  2014-04-28
贫血分三类,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造血不良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两种 溶血性贫血:两种 造血不良性贫血: 叁种 共计七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