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加工和热加工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从概念上说,钢材的冷加工是指在常温下通过机械加工是钢材达到变形,拉直,除锈等效果的一种加工方式;

从实际方法上,与热加工相对应,冷加工则指在低于再结晶温度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工艺,如冷轧、冷拔、冷锻、冲压、冷挤压等。冷加工变形抗力大,在使金属成形的同时,可以利用加工硬化提高工件的硬度和强度。

金属铸造、热扎、锻造、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工艺的总称叫热加工。有时也将热切割、热喷涂等工艺包括在内。热加工能使金属零件在成形的同时改善它的组织,或者使已成形的零件改变结晶状态以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铸造、焊接是将金属熔化再凝固成型。  

热扎、锻造是将金属加热到塑性变形阶段,再进行成型加工,如合金钢需加热到形成均匀奥氏体后,进行热扎、锻造,温度低塑性不好,易产生裂纹,温度过高金属件易过分氧化,影响加工件质量。  

金属热处理只改变金属件的金相组织,它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拓展资料

关于冷加工

优点和限制

冷加工的优点

1、在强化金属的同时可以获得所需的形状;

2、可以获得很好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3、 便宜;

4、 有些金属只能进行有限程度的冷加工,因为它们在室温下表现为脆性;

5、 冷加工削弱了延展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但因冷加工而导致的导电性减小的程度小于其他强化加工的影响,所以冷加工也被用来强化导电材料,如铜丝;

6、 如果各向异性的特性和残余应力控制得当的话,它们也会带来好处。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大大削弱材料性能;

7.、由于冷加工的效果会在高温下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对于那些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部件来说,不适用冷加工强化。

冷加工的限制

冷加工会导致一些不需要的效果。比如延展性的降低以及残余应力的增加。由于冷加工或加工硬化的机制是增加了位错密度,因此任何可以重新排列或消除位错的处理方法都可以消除冷加工的效果。

加工退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来消除部分或全部冷加工效果。

加工退火分为三个阶段:恢复(Recovery),再结晶(Recrystallization)和晶粒长大(Grain Growth)。恢复发生在较低温度。它可以消除残余应力而不改变位错密度。再结晶发生在中等温度。加热超过一定温度后,含有非常低的位错密度的新晶粒会在晶界上生成。由于位错数量大幅减少,再结晶的金属因此会强度降低,延展性升高。加热温度继续升高,就到了晶粒长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有冷加工的效果都被消除。所以这个阶段是不希望达到的。

关于热加工

热加工是在高于再结晶温度的条件下,使金属材料同时产生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加工方法。热加工通常括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工艺。热加工能使金属零件在成形的同时改它的组织或者使已成形的零件改变既定状态以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 

熔炼金属,制造铸型,井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铸造是一门应用科学,广泛用于生产机器零件或毛坯,其实质是液态金属逐步冷加凝固面成形,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床身、机架等。

(2)铸造生产的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工业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用来进行铸造,铸件的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壁厚可由0.5毫米到1米。

(3)储造用原材料大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直接利用废机件,故铸件成本较低。

但是,液态成形也给件带来某些缺点,如铸造组织硫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因此,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于同种材料的锻件。加之铸造工序多,且难于精确控制,使得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同时铸造的劳动条件差。

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除了机器制造业外,在公共设施,生活用品,工艺美术和建筑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也广泛采用各种铸件。铸件的生产工艺方法大体分为砂型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砂型铸造

在砂型铸造中,造型和造芯是最基本的工序。它们对铸件的质量、生产率和成本的影响很大。造型通常可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手工造型是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紫砂,起模,修型工序。手工造型主要适应于单件、小批量铸件或难以用造型机械生产的形状复杂的大型铸件。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机器造型已代替了大部分的手工造型,机器造型不但生产率高,而且质量稳定,劳动强度低,是成批大量生产铸件的主要方法,机器造型的实质是采用机器完成全部操作,至少完成紧砂操作的造型方法,效率高,铸型和储件质量高,但投资较大。适用于大量或成批生产的中小铸件。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加工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加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