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何时称呼其名,何时称呼其字

如题所述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一般来说,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譬如,据《论语》记载,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一般地说,自称名的场合,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同样地,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为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臣子谈及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如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子卿自是苏武的字。我们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失言,他竟直呼严武父亲的大名。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严武“回骂”又升一级,可见当时称谓要求之严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表字,又称字,是汉字文化圈传统上在名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9
在古代,称呼别人一般用其名,而不是用其字。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称呼其字则是比较礼貌和尊重的方式。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古代称呼其名和字的例子:
1. 称呼上级或长辈: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职位、官职、爵位等来称呼上级或长辈,比如“丞相”、“将军”、“公”、“伯”、“大人”等。如果上级或长辈没有官职或爵位,则可以使用他们的名。
2. 称呼平辈或下属:对于平辈或下属,可以使用他们的字或号。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字或号,也可以使用他们的名。
3. 书写信件或文章:在书写信件或文章时,可以使用收信人的字或号,也可以使用他们的名。
4. 称呼自己:在古代,人们一般使用自己的字来称呼自己,以表示谦虚和尊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称呼方式,具体的称呼方式也要根据时代、地区、身份、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