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豆词》的全诗及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红豆词》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出自《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全曲如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全曲体现出悲愁的情感,夹杂着无奈、忧愁。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道出了饱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儿女,茶饭不思,无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颜。

此处“红豆”又名相思豆,整首词开篇便有“红豆”二字,代表儿女相思之情,而整首词又多写相思之情,故后人名其“红豆曲”也算贴切。

所以一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唱出了痴情儿女,不胜相思之苦,撒泪如血,空对着画楼外开完又落,落了又开的春柳春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愁苦之情溢满纸间。两句过后,是一句过渡乐句。注意,在这句过渡乐句中也有一声编钟的敲击,就仿佛宝玉边击边唱的情景始终展现在听众眼前,非常生动。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两句,依旧是在描述儿女相思之苦,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

扩展资料:

相关章回: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赴宴,席中宝玉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

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宝玉又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相关故事:

唐德宗期间举行科举考试,秀才刘春水决意上京赴考,而在临走之前,未婚妻缪秋菊与其依依不舍,接着对刘春水道:“浪中鱼,鱼跃龙门,莫学春水流(刘)逝。”

刘春水听出了未婚妻对于自己的期盼之情,便也回答道:“山里花,花开锦障,永恋秋菊妙(缪)香。”

两人交换了彼此的心意,接着便种了一棵红豆树作为两人之间的信物,缪秋菊说她会在这颗红豆树下等着刘春水的归来。刘春水也起誓,金榜题名时,便是迎娶她之日。

于是刘春水便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刘春水一去就是五年,这五年杳无音信,缪秋菊每天都在红豆树下等着刘春水的回来。终于有一天,刘春水的义弟莫良兴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了。

但是带来的消息却是令人震惊,他说刘春水在中了探花之后便立即被安排到大理去平反,于是无暇回来接你们,可就在前几天,他与反军交战,不幸掉入洱海,估计已经被大鱼吃掉了。

缪秋菊顿时心如刀割,接着莫良兴便拿出一袋金银珠宝,对其父亲说,这是敬献员外的,作为迎娶缪秋菊小姐的聘礼,希望老员外成全。缪秋菊的父亲见钱眼开,便一口答应了。

缪秋菊想起自己与刘春水发过的誓言誓死不从。但是父亲却一直逼迫自己,缪秋菊想起自己与刘春水的情谊,便决定自缢在红豆树下。

就在缪秋菊赴黄泉的过程中,却被人救了,缪秋菊忙问,小姐是何人,为何要救我?那女子道,我乃红豆仙子,实为小姐与刘公子的情深而感动,故来搭救于你。

我将你置于杜临观去整理书籍,暂且避避婚事,待到三年之后,许你与刘春水续良缘如何?缪秋菊听后,对红豆仙子千恩万谢。

刘春水掉进洱海之后被人救起,后来又重新回到大理,将反叛军一网打尽,之后便急匆匆地回到缪秋菊处,身穿红衫,头戴金花,要迎娶缪秋菊。

可是到达她家时,才发现缪秋菊已经不知去向。于是刘春水在他们所种的红豆树下徘徊,便悲泣到,秋菊,你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寻你呢?

这时,只见红豆树上一团红云飞将下来,其中一人真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秋菊,于是热泪盈眶地抱在一起。秋菊对刘春水说,都是红豆仙子在帮忙,快快谢过红豆仙子。

刘春水急忙拜谢红豆仙子。红豆仙子说,今天就是良辰吉日,你们就在这红豆树下拜堂成亲吧。两人忙碌一阵,邀请了周围的相亲,见证了他们的幸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豆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8

《红豆词》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出自《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全曲如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全曲体现出悲愁的情感,夹杂着无奈、忧愁。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道出了饱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儿女,茶饭不思,无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颜。

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诗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处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

“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在冯紫英家的酒宴上,宝玉独出心裁地拟出一个新鲜酒令:“如今要说出悲、愁、喜、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缘故。

说完了,饮门杯(各人用的酒杯)。酒面上(即饮酒前)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即饮完酒后)要席上生风(就眼前的东西即兴说出)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上面的诗句就是宝玉第一个作的示范。

书中这一段情节,写宝玉“富贵闲人”放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通过他的结交,作者揭示了当时与上层阶级生活联系着的都市中淫靡逸乐的社会习俗风气。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养。可见作者所熟悉的生活面是很广的,描摹的本领也很大。

这样的旋律、节奏、以及配乐,都是很明显的地方曲艺的特点,而借鉴地方曲艺的一些特点和元素运用到这首《红豆曲》中,使得乐曲既符合这首词原本“小曲”的特点,又生动、亲切,极有韵味,仿佛宝玉就在我们眼前深情的吟唱一般。曲作者真真煞费苦心!

而这两句的旋律发展也是很有特色的。第一句,到“抛红豆”三个字处,旋律发展到了高音部分,强调了此处悲愁的情感。

第二句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基本和第一句一样,是和这两句的诗词格律相符的一种前后对应、呼应的关系,而第二句的旋律发展相对第一句来说要收一点,配乐也要收一些,使乐曲更多了一种无奈、忧愁的情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7

《红豆词》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出自《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全曲如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全曲体现出悲愁的情感,夹杂着无奈、忧愁。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道出了饱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儿女,茶饭不思,无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颜。

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诗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处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

“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扩展资料:

相关章回:

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赴宴,席中宝玉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

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宝玉又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相思豆的故事: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经常泪留满面。当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鲜红的血滴。

血滴化作粒粒红豆,掉在地上生根发芽,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幼芽长成了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另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为盼望寻找幸福泉而出走的伴侣,每天在山坡上遥望远方哭泣,泪珠洒到树枝上便长出一颗颗纯红色的“心中有心”的红豆豆。

人们把这种红豆叫做相思豆。还有一种说法,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

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红豆作为情人的相思物,古往今来,引发过数不清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然而,一颗红豆导致一部学术专着的产生,却鲜为人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豆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9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释义:

歌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贾宝玉所唱《红豆》曲的歌词。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处借指血泪。

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

“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性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

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

整首歌曲可以说架构在抒情、婉转、规则、整齐、平和与伤感气氛上。因此,《红豆词》所言所诉,决非尽是诗情画意,而包含痛苦与伤感的呈诉,所以演唱表现,就得明瞭作者,方能体会其中的意念,然后才能表达出它的意境。

扩展资料:

赏析:

曹雪芹红豆词的榜首句“滴不尽牵挂血泪抛红豆”,既是全词的引子,也奠定了其豪情基调。红豆又叫“牵挂子”,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寄寓着深重意蕴。“红豆”意象的感爱所指,咱们从王维的“红豆生南国”一诗中就可见一斑。

温庭筠《柳树枝》有云:“小巧骰子安红豆,入骨牵挂知不知。”晏几道《浣溪沙》有云:“绿窗红豆忆前欢。”王士祯《悼亡诗》有云:“江南红豆牵挂苦,岁岁花开一忆君。”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更有一阕《念奴娇》中有“红豆悲深”,

另一阕《小巧四犯》中有“却小巧红豆,入骨牵挂”之句……此词中的“红豆”天然也是牵挂之物,只不过,“血泪”二字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内在,“红豆”也成了“血泪”的形象比方,“红豆”事关“牵挂”,状如“血泪”,一“滴”一“抛”,极尽造句设喻之能事。

这让咱们不由想起“满纸荒唐言,一把苦楚泪”,想起“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想起林黛玉“为酬谢灌溉之德”,“要把终身的眼泪还他”。而《红楼梦》中讲黛玉前身乃“绛珠仙草”,脂砚斋批曰:“细看宁非血泪乎?”然则曹氏的良苦用心,大概是一以贯之的吧。

曹雪芹红豆词第二句“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看似明显的花柳,实则蕴含着伤春之情,花红柳绿,映照着画楼,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可是前添一句“开不完”,岂非“春花秋月何时了”之意?

“春花春柳”真的“开不完”吗?花会有凋零的时分,柳会有枯朽的一天,可对比于芳华岁月的时刻短,它们好像真的开不完。那画楼桂堂应犹在,本以为春花秋月长伴,却毕竟物是人非。正如王国维所云,“最是人世留不住,红颜辞镜花辞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9

《红豆词》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出自《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全曲如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全曲体现出悲愁的情感,夹杂着无奈、忧愁。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道出了饱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儿女,茶饭不思,无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颜。

扩展资料:

相关章回:

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赴宴,席中宝玉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宝玉又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先后两次出现《红豆曲》:第一次是宝玉与薛蟠等人聚饮之时。第二次是贾府被抄没落之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豆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