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装饰画教案:彩色的小拖鞋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探索学习用对称的手法装饰和制作小拖鞋。

  2、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会用连续的花纹装饰鞋面,用独立纹样装饰鞋底。能按规律整齐地摆放彩色笔,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一双做好的纸拖鞋。已剪好的鞋面和鞋底、胶棒、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纸拖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拖鞋的鞋面上有什么?鞋底上有什么?你想做一双漂亮的纸拖鞋吗?

  通过欣赏,使幼儿初步了解装饰鞋面和鞋底的基本方法。

   二、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上的图案,学习用连续花纹装饰长条形。

  教师:长条形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想怎样装饰?

  师生共同讨论装饰拖鞋鞋面的方法。

   三、观察鞋底上的图案,了解独立纹样的装饰方法。

  知道装饰鞋底可以在鞋跟和边缘等地进行装饰。

   四、师生共同探讨制作纸拖鞋的方法。

  使每一个幼儿都清楚地了解到制作纸拖鞋的步骤:用彩色笔装饰鞋面——用彩色笔装饰鞋底——用浆糊抹鞋面固定在鞋底上。

   五、讲解重点和难点:

  在粘贴鞋面和鞋底上,把浆糊抹在鞋面里面的两边,鞋面粘贴在鞋底下面。

   六、交代要求,幼儿装饰制作纸拖鞋,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花边和图案来装饰鞋面,鞋面可以平行粘贴,也可以交叉粘贴;鞋底可以用中心图案花纹装饰也可以用简单的小图形四散地装饰。提醒幼儿在粘贴时,一定要把浆糊抹在没有图案的鞋面的两边。在制作第二只时要注意鞋子的左右要对称。

   七、展示幼儿作品,集体进行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区,由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幼儿制作的小拖鞋。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习创编动作

  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B.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

  C.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D.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

  E.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F.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

  G.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

  三、完整学习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

  1、集体学习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

  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与设计意图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应选择幼儿身边最熟悉的内容进行教育。

  《我是小导游》就是一个源自于幼儿生活的大班社会教学活动,通过争当小导游来进一步了解前卫村的旅游风景,从而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的活动前,教师已组织幼儿参观过前卫村,了解了前卫村各个景点,这些铺垫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讲述活动很有帮助。

   二、活动目标

  (一)了解前卫村的主要旅游景点,知道前卫村是崇明的,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学做小导游,能在老师和朋友面前大胆连贯地介绍前卫村的景点。

   三、活动准备

  (一)幼儿已有参观过前卫村的旅游经验。

  (二)前卫村各个景点的典型性图片,投影仪。

  (三)教师为幼儿准备4张导游证、4面不同颜色的导游旗、4个自制小喇叭。

  (四)教室边布置成瀛洲古村、动物天地、世界木化石和中国奇石展示馆、前卫休闲广场。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丰富经验

  教师播放《美丽的前卫村》课件,幼儿观看。

  重点提问

  1.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2.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小结

  前卫村的美景可真多啊,真是个好地方。

  (二)介绍前卫村内各景点

  1.师:我们的前卫村这么漂亮,所以这几年许多其他地方的朋友们都想来看一看。可是他们到了我们前卫村后遇到了麻烦,他们不知道前卫村的景点有多少、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呀?怎么帮?(告诉他们,介绍等)

  2.向幼儿介绍“导游”这一职业。

  重点提问

  你认为小导游要做些什么?

  两个条件,第一去哪里(带客人去些什么地方游览)。第二怎么说(到了景点后要想好怎么介绍景点,让客人喜欢那里)。

  3.今天我们是第一次学做小导游,老师在教室周围贴了前卫村各个景点的图片,你们可以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来介绍一下,一个小朋友当小导游介绍时其他小朋友都当游客。(幼儿四散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

  (三)幼儿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模仿游戏

  1.每个景点选出一名小导游颁发导游证和导游旗。

  2.全班剩余幼儿扮演游客,参观前卫村的各个景点,由选出的小导游分别对各自所负责的景点作简单的介绍。

  3.评选最佳小导游。

  小结

  今天的每个小朋友都很不错,学习当了小导游,认识了这么多前卫村的景点。下次我们可以带爸爸妈妈或者从外地来的亲戚去前卫村玩,再好好地给他们当回小导游。

  五、活动反思与建议

  (一)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选取在春游后开展这一活动,幼儿前期的经验比较丰富,对活动的兴趣也就增大了。

  (二)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整个活动把主导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说、自己选、自己游戏,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活动的组织者,体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的精神。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 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能用印章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雪花片、小印章、作业单、印泥

  活动分析:

  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熟练操作作业单

  活动过程:

  1、 集中幼儿注意力

  “今天,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高兴吗?”

  2、“可是今天我有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教师出示5个水果,“我准备了几个水果,一个盘子里放不开,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盘子里,谁想来试一下?”“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我就忘了“教师示范记录,大班教案。

  3、“现在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出示雪花片,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4、 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 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教案《大班教案》。”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6、 幼儿操作作业单、巩固5的组成。教师最后和幼儿一起验证答案。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播种的季节到了,农民伯伯在菜地里忙着移栽各种瓜秧。我们大班年级组的幼儿也没闲着,他们也在自己的种植园地里忙着移栽秧苗。这不,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带来了一株株西红柿秧苗准备亲手栽下去呢!

   活动目标:

  1、关注西红柿的生长,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西红柿。

  2、乐意参加劳动,对劳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收拾整理好种植园地

  2、西红柿秧苗、铲子、盆。

  3、《西红柿生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西红柿谈话,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知道西红柿长在哪里?”

  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栽西红柿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红柿吗?

  二、栽西红柿

  将幼儿带到种植园地

  1、教师示范讲解移栽西红柿的方法。

  2、幼儿劳动,教师参与指导。

  3、为西红柿浇水。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进行记录

  1、师出示记录表,讲清要求。

  2、幼儿进行记录。

  把移栽西红柿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西红柿生长记录表》中。

   活动反思:

  对于此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下面简单的讲述下自己对于此节课的反思:以谜语导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提问幼儿谜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未能正确的猜出谜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导幼儿正确的猜出谜底。课堂氛围师幼互动活跃,幼儿能大胆的举手回答,讲述自己在对西红柿观察中的发现。能让幼儿知道西红柿的内外部特征及西红柿对人体的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在每天的早锻炼中,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总是喜欢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问他们“害怕吗?”有的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说:“我一开始害怕的,但看见他们都能跳,我也跟着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翻阅了许多幼教杂志。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当小伞成功完成任务的乐趣。

  2、学习但在30—60厘米高的位置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3、发展从高处往下跳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不同高度的桌椅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难点:掌握动作要领:前脚掌轻轻落地,落地时双膝弯曲,半蹲,保持身体平衡。

   活动准备

  1、高低不同的桌子4张,凳子若干张,沙包人手两个以上,海绵垫4张。

  2、两段节奏不同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教师:我是司令员,你们是小伞兵,小伞兵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

  二、基本部分

  (一)练习从30厘米高处往下跳。

  1、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示范、交流。

  3、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教师:“跳伞”时我们要注意:双手向上摆臂往下跳,前脚掌轻轻落地,落地时膝盖微微弯曲,半蹲,保持身体平衡。

  4、集体练习从30厘米高处往下跳。

  教师:司令员来看看谁的动作即标准又会保护自己。

  (二)游戏《登机跳伞》:练习从50厘米高处往下跳。

  1、组织幼儿用椅子搭成“登机隧道”。

  2、讲解游戏玩法:走过机舱→登上跳台→跳伞。

  3、幼儿分成4纵队循环练习。

  (三)游戏《小伞兵送大米》

  游戏玩法:设高度分别为50厘米和60厘米的“飞机”4架,幼儿自愿选择不同高度进行游戏。游戏开始,“小伞兵”每人一袋“大米”走过登机隧道登机跳伞,穿过隧道,吧“米”放入“米仓”,分别从两边返回队伍后面,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

  这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己钉纽扣。

  2、培养幼儿做事耐心、细心、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钉纽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各式各样的扣子、针、线及相应的课件等;

  物质准备:各种纽扣、针线,碎布、剪刀等。

   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首先用课件中的两幅图:相同的两件衣服,穿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有纽扣,一个无纽扣。在大屏幕上让幼儿观察两件衣服不同的地方,讨论纽扣的作用,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之外,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2、从幼儿每个人每天起床、穿衣、扣纽扣谈起,讲清纽扣的作用,引入课题:钉纽扣

  3、激发幼儿探究

  通过提问幼儿材料的准备、检查幼儿收集到的各类纽扣、讨论纽扣的作用、钉纽扣的工具准备及幼儿作品的展示,鼓励幼儿的探究精神,提高其探究意识。

  4、教幼儿钉纽扣的方法时,配合课件播放,教师进行示范,讲清步骤,教师带动幼儿反复实践。钉纽扣时要强调安全。

  5、总结交流学生劳动成果,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学习扣纽扣,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完成任务,目标基本达到。通过自理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快乐,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体现了玩中学。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