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到底会不会致盲呢?

如题所述

高度近视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均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在不同地区排在致盲疾病的第4到第9位。由于近视在亚洲的高发,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是致盲最为重要的疾病。据日本学者统计,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是日本的首位致盲原因,我国学者统计,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是低视力盲目的第二位病因。尤为重要的是,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发生视功能损害及盲目的年龄在40-60岁左右,正是人生中的出成绩的黄金年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对其人生及社会都造成了重大损失。
后巩膜葡萄肿是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高度近视一般是指近屈光不正大于-6.0D,或者眼轴长度在26.5mm以上,尤其是屈光不正大于-8.0D的病人发生黄斑病变的可能性更大。有学者随访10年研究了超过500名高度近视患者黄斑病变的自然病程,发现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成是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发展及恶化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治疗后巩膜葡萄肿是针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玻璃体切割手术及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以减除高度近视径向的玻璃体牵引,但手术效果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别较大。对于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晚期――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新生血管因子(anti-VEGF)玻璃体腔注射,光动力疗法或手术去除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抗新生血管因子的玻璃体腔注射及光动力疗法费用巨大,需要多次治疗。另外,新生血管因子是维持视网膜色素上皮活性的重要成分,色素上皮萎缩是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一个主要病理改变,抗新生血管因子的治疗可能造成高度近视病人已经萎缩的色素上皮进一步恶化。手术去除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手术难度大,术后视力恢复差,目前基本已被抛弃。
后巩膜加固术采用不同的材料加固后巩膜,由于存在手术材料来源不确定,手术中不能精确定位加压位置等问题,导致后巩膜加固术手术效果不确切,在80年代后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有学者研究用可照明加压装置顶压后巩膜,但装置复杂,手术操作不便。
故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是引起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重要因素,目前的临床治疗疗效不确切,需要进一步临床及基础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2
高度近视增加了致盲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高度近视都会致盲。致盲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多数是因为眼轴不断加长,眼轴在加长的过程当中,视网膜就被拉薄了,这时候在剧烈运动、外伤或其他的刺激下,视网膜可能会发生破裂从而脱离,而视网膜脱离是致盲性的疾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9
高度近视的致盲率,主要是因为高度近视导致了眼底病变的出现,比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所以才会出现视力的失明。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目前在相关的统计结果中表明,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几率在逐步的升高,所以近视的度数越高,导致失明的几率就会越高。如果近视的度数超过了1000度,失明的几率一般在5%左右。如果超过了1500度,可以上升到15%。所以,对于高度近视,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合理的用眼习惯,只有把近视的度数控制在比较低的状态,才能最大的可能降低高度近视对眼睛带来的损害。
第3个回答  2019-11-08
高度近视容易增加致盲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高度近视都会致盲。致盲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多数是因为眼轴不断增长,眼轴在加长的过程中,视网膜就被拉薄了,所以在剧烈运动,外伤刺激下,视网膜可能会发生破裂而脱离。
第4个回答  2020-05-28
高度近视及时干预, 是不会致盲的,但是如果不管不顾,度数是会继续增长,是有可能导致失明的,因而一定是要及时干预的。

常用的方法有:

1、医院精准验光,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

2、纠正不好的用眼习惯,每天减少看电子产品的时间;

3、18岁以下的孩子应该每天口服乐睛视力营养素,从根本上补充眼部营养,增强眼睛的抗疲劳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近视,防止视力的继续再下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