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教育理念?

如题所述

若是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大体上,所谓“富养女儿”就会变成为娇生惯养,让她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待她们长大成人,为人妻,为人母,等着她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把这样的女孩儿娶回家,后半生就不用担心“失业”了——因为你在家有干不完的活!

同样,缺乏正确理念的引领,“穷养儿子”也会导致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后果。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从小接受的就是“穷养”教育,所以为人十分吝啬、特别小气,在事上总是斤斤计较。可以想象,这样的人,由于没有一份“拿得起、放得下”的心胸与气魄,生命只会变得越来越狭窄。

女孩娇生惯养,不懂得为他人、为家庭付出时,如何拥有真正的幸福?男孩斤斤计较,缺少宽阔胸怀时,如何成就广大的事业?

因而,能否将儿女培育成才,关键不在“穷养”还是“富养”,而在于“素其位而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如果家庭比较富裕,那就为孩子提供充裕的生活条件,一方面教育孩子为人处事要大方,乐于助人;另一方面对孩子严明纪律,让他们珍惜父辈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以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如果家庭条件相对紧张,那不仅要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品格,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父辈家境一般,但只要自己坚持奋斗,凭靠自己双手,未来一定可以开创一份事业。不要让孩子变得吝啬,有一颗舒展开阔的心,长大后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所以归根结底,拥有正确的育子观念才是根本。规正自己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于以圣贤的教诲为标准。不管是儿是女,是穷是富,从孩子小时候就要教导他们: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领会了人生真理,就能培养孩子拥有高尚的人格,因而拥有宽阔的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7
你好!“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大众看法。

“穷养儿子”:是要培养男孩艰苦朴素的精神,让他们经历多一点生活的磨练,感受生活的艰辛,这样等男孩长大后,会更独立,有担当,有责任心。

“富养女儿”:是要多给女孩一些增长见识的机会,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审美观念,提高社会的分辨能力,以减少未来上当受骗的机会。



有一些品质,男孩女孩都不能缺少。

当把这些特质罗列出来之后,你是否会发现,“穷养”男孩的精神品质,女孩也同样需要;而“富养”女孩的见识观念,男孩也不可少。

现如今,男女平等早已不是喊喊口号的年代,在各行各业中,女性也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信息化时代不同于农耕时代,不需要靠体力取胜,女性也不是总站在,需要被保护的角度,同样需要和男性一样的担当和责任心;而男性要有好的发展,也需要开阔的眼界,卓越的见识。



男孩女孩该如何教育。

1、了解身体发育的差异性,发挥优势。

大多情况下,女孩文静,男孩好动;女孩细腻,男孩粗犷。男女的身体发育有天生的差异性,也各有优势,这是上天的恩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坦然接受这种差异,发挥孩子自身的优势就可以了。



2、精神富养。

每个孩子都应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爱,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精神富养。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和快乐。

如果父母能尽自身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充满阳光,有一天孩子长大后,当他不得不面对工作的困难,生活的艰辛时,将会从心底涌现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去面对,去突破。



3、唤醒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人父母经常会有一种困扰,担心自己的教育方法不适合孩子,当出现新的教育理念时就想去尝试,可是,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成长环境不同,适合别人家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家,照搬的教育理念,往往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无论哪种教育理念,都应该有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努力唤醒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重点提示:不管是养儿子还是养女儿,都不能简单粗暴的用“穷养”或“富养”来狭隘的框定,为了孩子将来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都需要适当地接受生活的磨练,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才更有可能成为自信、独立、自立、自强的孩子。
第2个回答  2022-11-17
很多父母对“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存在很大误区
大多数人在看到“穷”和“富”的字眼就单纯地把“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与物质联系在了一起,而忽略了精神概念。
1. 家庭中的“穷养”与“富养”
很多父母选择“穷养”孩子的方式就是不给孩子零花钱,也不给孩子买零食、新衣服等等,孩子想要的,父母都不会给。这些父母认为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能尽早成熟起来,能学会什么都省着花。

还有部分父母选择“富养”孩子,在物质上极度满足孩子。孩子想吃的、想要的、想玩的,父母全都给他们。尤其是一些年轻父母觉得,女孩子更要富养,物质上满足了,在以后的生活里就不会被轻易“诱惑”了。
两种方式,父母如果没有重视孩子精神上的良好教育,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穷养”的孩子慢慢地对金钱的观念会变得极度扭曲,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什么都干得出来。这些孩子并不会像父母想象的那样会“节省”,反而会出现报复式消费,从没有金钱可支配的他们没有良好的理财观念。这些孩子还可能会出现极度自卑,甚至怨恨父母。

父母以极度满足物质的方式“富养”孩子,与溺爱无异。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孩子变得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认为父母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2. 社会中的“穷养”与“富养”
每个人都会接触社会,孩子也不会只待在家里。一切的衡量都是基于比较得出的,所谓的“穷养”与“富养”,是看父母给孩子创造的物质条件在同学或周围人当中处于什么位置。也许在相比之下,父母给自己孩子的零花钱要更多、买的衣服要更好,当孩子走出这个圈子后,当面对更多有钱人家的孩子时,就变成了“穷养”。

父母在孩子身上的“物质比较”,孩子也会跟着比较。慢慢地孩子面对比自己强的人会从羡慕转为“嫉妒”,这对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不是一种好的心理。
第3个回答  2022-11-17
若是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大体上,所谓“富养女儿”就会变成为娇生惯养,让她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待她们长大成人,为人妻,为人母,等着她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把这样的女孩儿娶回家,后半生就不用担心“失业”了——因为你在家有干不完的活!
同样,缺乏正确理念的引领,“穷养儿子”也会导致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后果。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从小接受的就是“穷养”教育,所以为人十分吝啬、特别小气,在事上总是斤斤计较。可以想象,这样的人,由于没有一份“拿得起、放得下”的心胸与气魄,生命只会变得越来越狭窄。
女孩娇生惯养,不懂得为他人、为家庭付出时,如何拥有真正的幸福?男孩斤斤计较,缺少宽阔胸怀时,如何成就广大的事业?
因而,能否将儿女培育成才,关键不在“穷养”还是“富养”,而在于“素其位而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如果家庭比较富裕,那就为孩子提供充裕的生活条件,一方面教育孩子为人处事要大方,乐于助人;另一方面对孩子严明纪律,让他们珍惜父辈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以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如果家庭条件相对紧张,那不仅要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品格,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父辈家境一般,但只要自己坚持奋斗,凭靠自己双手,未来一定可以开创一份事业。不要让孩子变得吝啬,有一颗舒展开阔的心,长大后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所以归根结底,拥有正确的育子观念才是根本。规正自己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于以圣贤的教诲为标准。不管是儿是女,是穷是富,从孩子小时候就要教导他们: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领会了人生真理,就能培养孩子拥有高尚的人格,因而拥有宽阔的未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11-17
我觉得这种教育理念并不可取,大部分人把这种教育理念的穷与富当成了物质,也就是在金钱方面穷养以及富养,反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方面。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方式带来了怎么样的后果。很多家庭富养女儿最后演变成了过度溺爱,过度的溺爱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好坏,不知道大人的辛苦,甚至不知道感恩。而穷养一味的让孩子过苦日子,让一个孩子变得非常的胆怯,不出头。
挫折教育让男孩子养成一种独立自强的性格,更加的有担当,有责任感,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自我怀疑受不了打击,从心智上让孩子走向成熟。但是这离不开精神上的富养。如果只是让孩子去受挫折,而家长没有在这方面去引导,很可能让孩子慢慢的偏离正确的道路。在精神上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富养,让孩子的格局扩大,有广度有深度,成为一个有见识有主见,有独立思想的人。因为孩子见识过非常多的事物,所以知道自己需要去追求什么,同时不会对社会上的虚荣所诱惑。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在精神上富养,在物质上让孩子从穷中得到锤炼。这种苦并不是要让孩子过着一种非常艰苦的生活,而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艰苦什么是贫困,其实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意志以及品质上的磨练,从而去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过着苦日子,从苦日子中得到应有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没有引导,最后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