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怎么用万用表判断好坏

如题所述

用万用表检测普通
发光二极管

A.用
指针式万用表
R×10k档,测量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正向电阻值(黑表笔接正极时)约为几十至200kΩ,反向电阻值为∞(无穷大)。在测量正向电阻值时,较高灵敏度的发光二极管,管内会发微光。若用万用表R×1k档测量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则会发现其正、反向电阻值均接近∞(无穷大),这是因为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在2V左右(部分发光二极管压降在3V左右,如
白色发光二极管
等),而万用表R×1k档内电池的电压值为1.5V,故不能使发光二极管正向导通。
B、用指针式万用表的R×10k档对一只220μF/25V
电解电容器
充电(黑表笔接电容器正极,红表笔接电容器负极),再将充电后的电容器正极接发光二极管正极、电容器负极接发光二极管负极,若发光二极管有很亮的闪光,则说明该发光二极管完好。
C、用3V直流电源,在电源的正极串接1只47Ω电阻后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将电源的负极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正常的发光二极管应发光。或将1节1.5V电池串接在万用表的黑表笔(将万用表置于R×10或R×100档,黑表笔接电池负极,等于与表内的1.5V电池串联),将电池的正极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正常的发光二极管应发光。
D、如果有两块指针万用表(最好同型号)。用一根导线将其中一块万用表的“+”
接线柱
与另一块表的“-”接线柱连接。余下的“-”笔接被测
发光管
的正极(P区),余下的“+”笔接被测发光管的负极(N区)。两块万用表均置×10Ω挡。正常情况下,接通后发光二极管就能正常发光。若亮度很低,甚至不发光,可将两块万用表均拨至×1Ω若,若仍很暗,甚至不发光,则说明该发光二极管性能不良或损坏。应注意,不能一开始测量就将两块万用表置于×1Ω,以免电流过大,损坏发光二极管。
2、万用表检测
红外发光二极管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一般为1.3~2.5V,可用指针式万用表R×10k档测量红外发光管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正向电阻值约为15~40kΩ(此值越
小越
好);反向电阻大于500kΩ。若测得正、反向电阻值均接近零,则说明该红外发光二极管内部已击穿损坏。若测得正、反向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该二极管已开路损坏。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值远远小于500kΩ,则说明该二极管已漏电损坏。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
红外光
人眼看不到。除了用上述方法判断
PN结
好坏,最好准备一只光敏器件(如2CR、2DR型
硅光电池
)作接收器,用万用表测光电池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加上适当正向电流后是否发射红外光。
目测法判断发光二极管的正、负电极(适用于红外发光二极管和透明树脂封装的普通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有两个引脚,通常长引脚为正极,短引脚为负极。红外发光二极管和透明封装的普通发光二极管,其管壳内的电极清晰可见,内部电极较宽较大的一个为负极,而较窄且小的一个为正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检测原理: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一特点性能良好的二极管,其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这两个数值相差越大越好。若相差不多说明二极管的性能不好或已经损坏。
  测量时,选用万用表的“欧姆”挡。一般用R x100或R xlk挡,而不用Rx1或R x10k挡。因为Rxl挡的电流太大,容易烧坏二极管,R xlok挡的内电源电压太大,易击穿二极管. 测量方法:将两表棒分别接在二极管的两个电极上,读出测量的阻值;然后将表棒对换再测量一次,记下第二次阻值。若两次阻值相差很大,说明该二极管性能良好;并根据测量电阻小的那次的表棒接法(称之为正向连接),判断出与黑表棒连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与红表棒连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因为万用表的内电源的正极与万用表的“—”插孔连通,内电源的负极与万用表的“+”插孔连通。
  如果两次测量的阻值都很小,说明二极管已经击穿;如果两次测量的阻值都很大,说明二极管内部已经断路:两次测量的阻值相差不大,说明二极管性能欠佳。在这些情况下,二极管就不能使用了。
  必须指出:由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用万用表的不同电阻挡测量二极管的电阻时,会得出不同的电阻值;实际使用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会较大,因而二极管呈现的电阻值会更小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本视频介绍了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好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