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

如题所述

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包含忸怩,害羞,难为情,不自然等心理状态。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我意识过剩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外表特征的不自信和担忧,而有些人则是对于地位,痛苦或者资金的担忧。

文 | 安克,配图来源网络

L 的自我意识始于小学:那时的她是一个胖乎乎的插班生,有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和手工缝制的衣服。当时她非常想让其他孩子喜欢她,但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所说和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会引起他人的讨厌。

L 每次讲的笑话或言论都会引发一阵尴尬的沉默和嘲笑 - 特别是在群体中。那些时刻经常令她精神恍惚,同时也令她十分困惑:到底我怎么才能让人们接受我?

当她在开始学习英语时,她在校园里找到一些朋友,但她仍然因为自己的身材,衣服,脸蛋而受到其他人的欺负。

F还记得有一天,两个男孩跟着她走回家,喊出“你现在多少斤了?”L低下头,快速地跑回家。

被拒绝,被欺负和被排斥的伤口埋藏得很深。F 逐渐认为除非她在一种完全孤独的状态,否则就不会感到有任何安全感

上了高中,F 记得有一次走路时,注意到学校一个受欢迎的男生走在她身后。他没有对她说什么,但F的心脏开始疯狂地跳动,接着我的手臂不自觉开始来回摆动,后来想起觉得自己是多么尴尬!

L 每次下课后都会尽可能快地走回家,但即使在家里她也并未感受到什么安全感。没有鼓励,没有情绪表达;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独自一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F对其他人的看法感到焦虑也。悄悄进入了我的孤独时光。她感到担忧,反复思考,过度考虑了 - 其实也就是自我意识过剩!

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包含忸怩,害羞,难为情,不自然等心理状态。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我意识过剩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外表特征的不自信和担忧,而有些人则是对于地位,痛苦或者资金的担忧。

如果你总感觉自己在被别人评头论足,那你就有必要解开这个你之所以那么在乎外在评论的心结。与此同时你还可以意识到:他人的评论对你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通过这篇文章,你会学习如何解除的内心批评,找到有建设性的方法来减轻自我意识过剩的感觉。

1、识别你自我意识的对象

外表的某一个方面? 眼睛太小?口音不标准?身体残疾(精神或者身体)?学习能力……

将这些触发点一一列举出来。当你识别触发点之后,也许你就可以想到减轻自我意识的具体方法。

2、弄明白你想要取悦的对方及理由(是什么样的期待让你感到自我意识过剩?)

在你暗恋的对象或者配偶面前你会产生自我意识的感觉吗?你身边是否有一个你认为很完美的人?或者是你经常性认为别人是没有缺陷和不会犯错的。你是否拿自己跟电视上的模特们作比较?你是否知道这些模特们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打扮、修饰自己?你是否活在某个人对你的评论下?多数情况下,你可能跟一些有毒的人格类型的人纠缠不清,这些人很难让你感觉良好。

3、思考一下你是否会对他人作出尖刻地评价

自我意识过强的人通常会对他人的评论,眼神或自以为是的长篇大论而耿耿于怀,再转化为内心的痛苦,进而演变为比原本更严重的问题。

如果你从未关注过他人,那他人怎么会关注你?

如果你不会对你的朋友说出这样的话,不会这样去想你的朋友,那么你为什么会认为他们会这样去想或评论你?

首先,你要做自己的好朋友。具体表现方法有:

3.1改变内心的自己:意识到自己是团队或环境下存在的一部分,跟其他人一样 - 而且,别人也并不比你更好或者更重要。

当你闲坐着或者工作时,不要让头脑反复去想别人是如何看待你,当相同的想法不断重复就会形成一个通道,你要强迫自己走出这个通道。当你在和别人谈话时感觉到自我意识过强,那就立即去倾听别人的话语。集中注意力在别人的话语中会很管用。倾听也是一种很厉害的能力,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可以克服自我意识过强。转移你的注意力。当你开始感觉自我意识过剩,找准一个对象---不管是什么都可以,它可以是爬行在地板上的昆虫—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对象上面。它是什么颜色,几条腿?只要能够转移你的注意力的事物都可以。分心的事物会将你带回现实中,让你远离内心地狱。

3.2 建立自信心:努力获取对自我价值的深刻理解。用你的目标,成就来取代你对别人的想法的担忧。

自信的人不会对一时过错,古怪的习惯和身体残疾纠结不止。他们可以接受现实,寻找积极的一面。不让外人将这些问题当作弱点,被外人的观点控制。只要愿意,自信心是一种可以后天学习,培养的技能。

写下你的目标。这样可以督促你朝着目标前进。告诉别人你在朝着一个目标进展。这样也可以推动你不断向前,让关心你的人支持你的行动。证明你的成就。当好事情发生时要庆祝:去吃顿大餐,打电话给好友,去购物。正式地承认好事情,而不是对于失误耿耿于怀。自我嘲讽。这不是以一种自我贬低的方式,而是一种自谦,智慧的方式来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以及自己可以拥抱自己不完美。比如:当你在你喜欢的人面前不小心打碎一罐花生酱,碎片散落在地板上,你会开怀大笑自己的天生的笨手笨脚,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然后清理地面并道歉。3.3 审视你的现实:网络让我们更容易看到著名的,貌似纯洁无暇的名人或领导们的丑态,例如:歌手们的怪异着装,领导们的各种腐败作风,演员们的错误等等。

选择一些你最喜欢的,你认为很完美的名人们,检索他们的过失。并不是说要让你去侮辱他们,而是为了让你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失足的时候和不如意的日子。

3.4从别人的评头论足或无心的评价中解脱自己

对于那些充满恶意的评论,你可以在心里准备一些标准化的回复,在不辜负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帮助自己摆脱这样的情形。这样你就不会在别人对你说出鲁莽的话语时,尴尬地僵在那里。类似于:“我很惊讶你居然当面对我说出这样的话。”或“我不认为你有资格这样尖刻地评价别人。”等等。

有时候,当有些人意识到你的弱点时,他们可能会故意惹怒你。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让他人来定义自己;这是你的生活,不是他人的。

将自己置于让你开心的人周围。远离那些打击你的消极的人。

小提示:

不要总是在防卫。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是世界末日。每个人都会犯错,真诚地道歉。然后继续前进。别总是期待他人的赞同。如果你的生活完全依靠别人的赞成来支撑,那么你永远都无法摆脱自我意识过剩。你是自己最糟糕的评论家。停止评价自己,世界也不会评价你。有时候,当有些人意识到你的弱点时,他们可能会故意欺负你。在这种情况下,转身走开,不要参与。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这样的人身上。他们其实内心空虚,对世界充满怨恨。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别人其实也担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区别在于,自信的人他们不会沉溺于这样的想法,或者让这样的想法影响他们的外部关系。他们也需要做一些内心的斗争来应对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所以不要以为别人就很轻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自我意识很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常常产生一种羞耻的感受,主动去做一件事,会让人带来一种不安全感,让他们处在难受之中。被动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如果是自我意识强的人,主动跟别人在微信聊天,如果对方没有及时回复,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他是不是讨厌我?”而如果是那种自我意识弱的人,就会觉得,对方应该是正在忙。

那些社交恐惧的人,会有一个倾向,觉得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的话,都是自己的问题。很多人都说,在爱情中,主动的人就输了,但是其实不一定,那么主动的人往往并不在意会不会输,如果爱的话,就深爱,如果得不到反馈的话,那么也不会过于伤心。
第2个回答  2020-10-17
自我意识过剩是自我意识的极端情况,表现为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当人们觉得自己正在被某人(或者某些人)盯着看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自然的自我存在感,这种感觉就是自我意识过剩,也就是俗称的“太把自己当回事”。。

当处在自我意识过剩的状态下,人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导致正常社交困难。

这一现象常见于青少年时期。

长期的自我意识过剩会导致害羞型和内向型人格。

意识过剩既有可能产生上述消极影响,也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这个过程中客观的了解自我,从而影响自我人格的建构。

自我意识过剩对人的影响程度各异,有些人在过剩的自我意识中长期自我审视和自我关注;有些人则表现为自我忽略。

心理学上,自我意识过剩分为两种:内在自我意识过剩和公众自我意识过剩。

前者指过度关注自我内心,譬如情感、意识等。

后者指过度关注自我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此种过剩可能会导致自我审视和社交困难。
第3个回答  2020-10-17
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包含忸怩,害羞,难为情,不自然等心理状态。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我意识过剩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外表特征的不自信和担忧,而有些人则是对于地位,痛苦或者资金的担忧。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包含忸怩,害羞,难为情,不自然等心理状态。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我意识过剩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外表特征的不自信和担忧,而有些人则是对于地位,痛苦或者资金的担忧。如果你总感觉自己在被别人评头论足,那你就有必要解开这个你之所以那么在乎外在评论的心结。与此同时你还可以意识到:他人的评论对你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过这篇文章,你会学习如何解除的内心批评,找到有建设性的方法来减轻自我意识过剩的感觉。
第4个回答  2020-10-17
自我意识过剩是指对自我存在过分放大,要么总觉的别人在看自己,因为太在乎别人而限制了自己的言行;或是过分以自身认知干涉外界。也就是俗称的“太把自己当回事”。着作有《败犬的远吠》、《少子》、《观光的悲哀》、《外貌的时代》、《烦恼咖啡馆》、《我是美女》等书。其中《败犬的远吠》获得第四届妇人公论文艺奖及第二十届讲谈社散文奖,并由日本电视台改编为日剧。作者笔触幽默辛辣、见解独到,广受女性读者好评。也由于选题偏敏感的两性心理,经常一发表,便引起正反两极论战,蔚为话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