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人是什么意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人是什么意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人”的意思是“真”比一切都重要。

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

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师求真做起。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扩展资料:

陶行知的四糖故事:

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1-01

真人:不虚伪的真实的能认清自己的人

他告诉我们“真”教育比一切都重要。对我们教师而言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要教学生,求真知,做真人,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想教学生求真,教师得先从做自己做起,求真知,做真人。对学生而言,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做一个追求真,善,美,全面发展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1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
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师求真做起。
一、以真教人,感化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职,不弄虚作假。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注重“包装”、“推销”的现代社会里,诚信应该是永恒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诚信来自于自身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活动时,有时,由于自己的疏忽或其他原因,学生时常会提一些令你措手不及的问题,一时答不上来,令教师出尽洋相,在所难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掩饰,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认真听取意见和批评,虚心接受。学生会更敬重你,从你的身上学到诚实,学会求真。
时下,整个社会的公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就是假冒钻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蒙骗社会,蒙骗人民,真伪莫辨,尽管“打假”已经喊了多年,而深受其苦,深受其害者却不计其数。这“假” 害人害己,容易将人引入歧途。我们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活生生的人,然则,青少年时期又是人的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的意志较脆弱,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可见,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同师德求“真”关系十分密切。老师是他们无影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为他们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师德的求“真”是教育对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的是真道,不是伪道;授的是正业,不是歪业;解的是真惑,不是假惑。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始终贯彻一个“真”字,要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学做真人。

二、以真待人,感戴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抓机会’。”笔者虽然现在没有当主任,但过去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心没有变。平日里,笔者对待“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也好,对待个性比较张扬、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也好,都始终不渝地做到一视同仁,铢两悉称,不宠爱有加,不另眼相看。因为,如果教师压抑学生的个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在这些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所以,你要想使学生平等地受教育,你教师必须真诚而又公正地面对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你要学生真诚地对待老师,你就得先真诚地对待学生。这是笔者常告诫自己的话。要既关心金凤凰,又关爱丑小鸭。这就需我们教师利用机会,抓住机会,以真待人,才是真教人,才使学生学会做真人。
本学年,笔者任教的班里有位同学喜欢好动,一个六年级学生仍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不能自己。在去采集植物做标本的路上,笔者抓住契机,以求真的心态,边走边跟这位学生谈话,讲述有关做真人的道理。有时还在批作业时用写评语的方法劝导他,谈话时用故事形式开导他,课堂上用眼神提醒他,用陶行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的话教育他。以真实的事例,真心的话语,真挚的友谊来接近他和他结对子交朋友。以真求真,真心相爱,使得这位学生感到老师是在真心教育。果然,该生后阶段无论在言语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较以前有了明显进步。
的确,对待这样的学生,只有通过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体验到人间的温暖,才能将外在道德和行为规范转化为他们内在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只有善待、尊重学生,才能触摸到教育的真灵魂,领略到教育活动中那种春潮涌动的真情景,这实际上在撒播师爱。记得六年级有位班长一连几天变得孤辟,时时郁郁寡欢,本来开朗的她显得无心学习,成绩每况逾下,班上黑板报拉开了两个星期也未出好。一种“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精神支柱驱使笔者有责任负起教育的义务。于是,笔者乘这位同学订正常识作业时,跟她个别谈心。笔者不是直接问这位学生近况,而是将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中的话语来读给她听,让她在听老师的朗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了,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这位班长被老师以朗读替代有意识的谈话而引起了无意注意,她深感近阶段的情况不妙,而吐出原委:因父亲移情别恋,去年年底纵火烧房,触犯法律,依法进了牢监。这件事给这位学生心灵的创伤是很深的,心理打击是很重的。笔者因势利导,请她不要因此而痛苦,告诉她你只有专心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去感化父亲,好让他幡然猛醒,早日回到你的身边。同时,使这位班长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不能凭一时的冲动,更不能利令智昏。
在这里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有真知灼见;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陶行知语)我们老师敬爱学生、尊重学生,必定会得到尊重、敬爱的回报。反过来,“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陶行知语)教师要善待学生,善解人意。倘若惩罚、讥讽、冷眼相看学生,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刻骨铭心。只有教师善待学生,多一些“换位意识”,善解学生的心意,与学生同忧乐、共休戚,就会与学生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很多学生说:你不当班主任,但像班主任那样关心、爱护我们,我们敢说真话。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纸上的教育改造能有多大效力,大家近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笔者认为宽容、善待,热爱学生应该是新世纪教师的从教之德。如果说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善待,就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宽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博的知识为路灯,以聪明的才智做护栏,惟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虹桥上面才会自然而然地对生活、对学生产生积极而热烈的情感验,真心换真情,方能教人学真求真。

三、以真做人,感召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希望今后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同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笔者从教二十多年无时不刻地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平时言行谦逊,规行矩步,从不出口脏言,无论在教师中间,还是在学生中间随时注意文明用语。笔者能受学生尊敬贵在语言文明,从不恶语伤人,可能算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语言是教师用心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如何来使用这个工具,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只有用文明的语言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古代的《礼记·仪礼》中就这样说过:“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这就是说我国很古的时候,就提倡说话要尊重对方,谈吐要文雅,态度要和气。这是在处理一般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为人师表者,自然也不例外,而教师对学生说话,更应该使用文明、规范、平和、温柔的语言。
课堂上,用“请”字让学生回答问题,平时见到同学主动问好,在同学和老师中间不讲“切口”的话。教学生使用礼貌语言,教师得首先使用;要学生讲文明,教师得首先讲文明;要学生改掉不健康的口头禅,不给同学起绰号,我们教师首先不使用某种不正之道的“切口”之语。语言是心灵的写照。教师的语言美,反映着教师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
加里宁指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这里所说的对教师的“严格的监督”,不仅来自他们的学生,而且来自社会,因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把他们的子女托付给学校的教师,很自然就会在许多方面,特别是道德品行上向教师提出比常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严格遵守法纪法规。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平时,学校搞卫生,笔者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身教重于言教,以人教人,以自己的真心感人,以真诚来榜样学生。工作中独人一处,坚持不懈地以刘少奇的“慎独”精神为心灵的镜子,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持之以恒地做到上下班推车进出校门。“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工躬亲共守”,这样的事虽微乎其微,不足挂齿。然而,此时无声胜有胜,使学生懂得学做真人还得从细微之处开始。正像毛泽东所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样,学做真人,做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也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时间的考验。在这方面笔者是雷打不动的,以真实、真诚、真心、教人育人,赢得了社会、家庭及学生的敬佩。语言美、心灵美是教师教学生做真人的根基。

总之,用凯洛夫的话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仿效的榜样。然而决定着儿童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是无法给予学生的。作为一位教师无论在其言语上,还是在行为上只有处处率先就范,真心诚意地捧着一颗心来,为学生、为学校、为教育,竭尽全力,敢做真事,善说真话,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你给他真,他自然也将心比心,用真字回报老师,回报教育。
所以,我们要牢记陶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教学生学做真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只有时时处处教真、做真,做现代德育教育的“传真机”,学生方能真才实学,学真成真,真正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7
从前学校门口有一副对仗并不工整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惜学校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舍本逐末,背道而驰。所以我对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一向嗤之以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0-07
诚实 踏踏实实做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