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动会流泪,甚至会难受?

如题所述

谢谢邀请!
为什么会流泪,要思考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两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是,眼泪是好的,是进化的结果;第二种假设则是,流泪是坏的、没用的,是进化的遗漏。
第二种假设没有太大的讨论意义,所以关注第一种假设,即眼泪能给人带来好处。
从这里开始,问题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最直观的,眼泪产生于情绪,那么眼泪对情绪来说,有什么用呢?
然后,稍微进一步的思考,情绪是保护身体稳定的一系列机能,眼泪是情绪为了保护身体而生成的产物,那么眼泪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最后,是稍显偏僻的思考,人在没有情绪的时候,比如哈欠,眼入异物,切洋葱的时候也会流泪,那么眼泪是不是对眼睛也有好处?
进行了如此的分类之后,也许对眼泪的迷惑已经减少了不少吧。
虽然上述三个问题都关乎眼泪的机能,一脉相承,但第三个问题显然是最不具神秘感的。化学刺激、组织压迫,诸此触发原因,不必说清道明相信也能明白大概——眼泪对眼球有清洗、润滑等保护作用,这是作为液体都可以具有的基本机能。人分泌的其他液体通常也具有类似的触发原因和机能。
接下来考虑前两个问题。把它们合在一起的话,就成了:在人的情绪-身体调控体系中,眼泪究竟承担了什么工作?
如前所言,情绪是身体自我调控的手段,在身体进入非平静状态(体内成分比例超标)之后,情绪才会产生。即是说,很多情况下人虽然感觉到自身被情绪所左右了,而实际上,在情绪真正开始作用以前,身体就已经接收到了来自自身或者外部的刺激而进入非平静状态,之后非平静状态在情绪的驱动下被意识所知觉、其加剧和减轻都是调控的结果。
如果能理解以上思考,那么可以进行的猜想是:眼泪能作为可溶物质的载体,将身体因情绪刺激所产生的可溶成分搬运到其他位置或者排到外界,在主观上,达到调节内平衡的作用;客观上,眼泪装饰面部表情以构成信息更为丰富的表层图画,以阻止情绪刺激源的行动(例如哭出来的孩子会比没哭的孩子更容易让人感到可怜,这作为生存经验被保存下来,使得人在面对实际不可被阻止的刺激源(如烧起来的大火,噩梦中的怪物)时,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不管哪个方向,都没有离开自我保护的目的,而不管对哪个方向的研究,都会因为牵涉到人以及更为庞大的问题而难以进行。
我们就算能够知道眼泪中溶解了哪些物质、不同诱因的眼泪有什么物质差别,眼泪排出来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物质变化,整个流泪的过程中人的内环境成分发生了些什么改变,这些改变又具体对器官、身体功能产生了什么影响,要观测这些信息,不仅需要实验品,也存在巨大的技术难度。眼泪是情绪产物,像是愤怒时的吼叫,欢喜时的大笑,相比产生它们的情绪,它们的持续时间远远要短。又少又小,所以要系统地解释眼泪功能还需要等待。
不过,依照目前的初步成果可以一言蔽之的是:只有悲伤或是感动之类的情绪积蓄到某个程度的时候,你才会流泪;流泪以后,这些情绪会被消耗掉,你又将接近或者回到平常的样子。因此「哭出来就会轻松一点」,不是瞎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1
谢谢邀请!
流泪,难受都是一种人的生理反应。很多时候是没法控制的。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动物。
感动流泪甚至难受。是一种情感的比较极限的状态。也是情感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能承受的情感程度也不相同。
当我们触及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当然也可能是一句话。和自己思想产生了一种共鸣。在内心上就会有认同感。也就是‘感同身受’人内心最软弱的地方。被触及。就会感动。流泪。甚至难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