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的消费趋势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首先是注重成分功效的科学护肤方式逐渐成为流行,而抓住这一趋势的高性价国货品牌也脱颖而出。数据显示,成分功效以及性价比成为消费者购买美妆护肤品主要考虑的因素。他们通过玻色因、水杨酸等功效化学成分实现“精准护肤”,山茶花等天然植萃成分则助力“安全护肤”,益生菌等微生态成分帮助“科学护肤”。
在高增长成分护肤品的消费中,国货品牌占比超五成,并且件单价低于国际品牌,展现出较大的成分功效与性价比优势。
除了对成分功效的关注,消费者在护肤品信息上对皮肤科医生和专家意见的信赖度也显着提高。皮肤学级护肤品的销售规模逐年扩大,且增速高于护肤品整体。除了科颜氏、理肤泉等国际品牌,以薇诺娜、玉泽、润百颜为代表的国货品牌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养肤彩妆的消费规模三年间翻了超过6倍,而养肤底妆占比超9成,其中BB霜/CC霜的增速最高。消费者对养肤彩妆的功效需求当中,保湿是核心需求,草本、古方、精华是养肤彩妆对成分的主要宣传点。

此外,男性的养肤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其消费规模增速超过女性。而地域上,北方的消费者养肤意识渗透率相对更高,引领养肤消费浪潮。
头部护理更是越来越精细化,近八成消费者表示关注自己的头发健康。线上头部护理市场消费规模近三年增长了约2倍。在洗发水和护发素之外,精油、营养液、发膜等精致洗护也加入消费者的护发流程,尤其是头皮预洗产品和精油,以突出的增速展现出较大的增长空间。对于头部护理的功效,不同代际有着不同的诉求,85前注重防脱,95、90后则更关注抗老抗氧和舒敏功效,而Z时代更在意头皮清洁。
包装形态上,护肤个护品类的便携小包装广受欢迎。线上小包装护肤个护消费规模逐年提升,且小包装的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包装。就不同品类而言,面部护肤产品的小包装消费规模占比最高,而头部护理的增速较高。

面部护肤产品当中,小包装精华发展最为成熟,同时小瓶防晒、片装卸妆等细分产品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速。而小包装的头部护理产品当中,精华也是消费占比最高的细分品类,且增速也遥遥领先,其中安瓶形态最受欢迎。

消费者购买小包装多是为了旅行时使用或看中其便携特性,而不同的品类间也有一些差异。比如小包装的面部护肤也可能是为了锁鲜,而便携的身体洗护产品则有卫生方面的考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5
护肤品的消费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随着人们对美容和保养的关注度增加,护肤品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于护肤品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肌肤需求的产品。因此,护肤品行业开始注重创新和个性化定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对于天然有机的护肤品越来越感兴趣。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他们开始追求使用无化学添加剂、无刺激成分的护肤品。这类产品通常采用植物提取物或天然成分制成,相对较温和且对皮肤友好。消费者希望通过使用这些产品来减少对皮肤的伤害,并获得更自然的美容效果。
个性化护肤品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每个人的肌肤状况都有所差异,因此消费者希望能够定制适合自己需求的护肤品。一些品牌已经推出了个性化护肤品服务,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肌肤类型、问题和喜好,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这种个性化的护肤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专属护肤方案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独特的呵护。
科技在护肤品领域的应用也成为消费趋势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护肤品行业开始利用新技术来开发更高效、更智能的产品。例如,一些智能仪器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皮肤分析,并推荐适合的护肤品。某些护肤品采用了微射频、激光等高科技手段,以提高产品的效果和功效。消费者对于这种科技类护肤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尝试新鲜的科技产品。
在消费者购买护肤品时,他们还更加关注品牌的声誉和口碑。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那些有良好口碑和信誉度的品牌。他们会通过阅读产品评论、咨询专业人士或听取朋友推荐来做出决策。因此,护肤品品牌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口碑的建设,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护肤品市场中,皮肤科主任建议使用海洋智慧时光精华来改善肌肤问题。这款产品因其卓越的功效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海洋智慧时光精华采用先进的科技成分,能够深层滋养肌肤,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出现。它还具有抗氧化和提亮肤色的作用,可以帮助恢复肌肤的年轻活力。
护肤品的消费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者对于天然有机、个性化和科技类护肤品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他们更加关注品牌声誉和口碑,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护肤品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并注重产品质量和口碑建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14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贝泰妮(300740)、青岛金王(002094)、华熙生物(688363)、欧莱雅(LRLCY)、资生堂(4911)等

本文核心数据:销售渠道占比、传统销售渠道占比、线上销售渠道占比

——产业链剖析:参与企业众多,中下游融合紧密

护肤品行业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分别为原材料供应商及护肤品厂商。而下游行业主要为商品流通行业,包括各类渠道商,有诸如京东、天猫等线上电商平台,护肤品企业自营线上平台以及线下护肤品专卖店等多种渠道形势,护肤品行业的营销渠道对行业销售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从护肤品行业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渠道商,其中,线上渠道主要有天猫、京东等线上分销商;企业自营线上商城;以及如丽人丽妆等线上化妆品营销零售服务商,线下渠道主要包括企业线下的直营店,专卖店等;以及品牌合作的药店、超市等。

——护肤品下游消费市场分析

——传统销售渠道:线下传统销售渠道占比逐渐降低

护肤品传统销售模式指电商销售之外的所有线下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百货专柜、超市卖场(KA)、化妆品专卖店(CS)、药妆店和直销。根据欧睿国际的相关数据显示,线下传统销售渠道在护肤品销售渠道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2015年线下传统销售渠道仍然是我国护肤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护肤品销售渠道的比重达80.3%,2020年线下传统销售渠道占我国护肤品销售渠道的比重已经下降至64.3%。前瞻估计,2021年中国护肤品线下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占比或继续下降。

注:截止2022年2月,欧睿尚未公布中国护肤品线下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占比最新数据,2021年数据为前瞻根据当年及往年数据初步核算。

1)百货专柜:销售占比快速下降

护肤品专柜运营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保底销售、租柜销售、无保底销售。其中,第二、第三种专柜往往取决于厂商关系。厂商关系密切,专柜保底任务就比较低,甚至可以降到无保底状态;厂商关系一般,特别是一些大型贸易网点,具有较强硬的卖方方式,专柜保底任务难以达到一个理想状态,且以后的各项促销活动都很难得到安排。

近年来,由于线上渠道不断挤压线下渠道空间,百货专柜销售渠道销售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我国护肤品百货专柜渠道销售占比为24.9%,到2020年,百货专柜渠道销售占比仅为22.1%,累计下降2.8个百分点。
前瞻认为,未来中国护肤品百货专柜渠道销售占比将继续下降。

2)超市卖场(KA):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与百货专柜渠道不同的是,超市卖场的渠道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2015-2020年,超市卖场渠道的销售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我国护肤品超市卖场渠道销售占比达15.5%,2020年这一比重下降至11.3%,预计2022年我国护肤品超市卖场渠道销售占比将继续下降。
前瞻估计未来护肤品超市卖场渠道销售占比将持续下降。

3)化妆品专卖店(CS):一线城市专卖店被外资企业把控

近年来,我国护肤品通过化妆品专卖店渠道销售占比逐年上升,也成为唯一销售占比上升的线下渠道,2015年我国护肤品通过化妆品专卖店渠道销售占比仅为15.7%,2019年这一比重增加至16.7%,2020年,由于疫情对于线下销售模式的影响较大,我国护肤品化妆品专卖店占比出现近年来第一次下降,为16.1%。前瞻认为,未来中国护肤品专卖店渠道销售占比将随着疫情逐渐稳定逐渐提高。

4)药妆店:薇姿开创中国护肤品药房营销之路

我国护肤品主要集中在百货商店、超市、专业店,药房只是最近才被化妆品企业所看好,真正将产品铺进药妆店或药房的并不多见。薇姿进入中国市场,开创了我国护肤品药房营销之路。目前,我国药妆店较少,护肤品通过药妆店或药店销售也相对较少,近年来我国护肤品通过药妆店渠道销售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我国护肤品通过药妆店渠道销售占比为7.7%,2020年这一比重下降至6.3%。前瞻估计,尽管目前我国护肤品药妆店销售占比较低,但同样表明我国护肤品药妆市场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线上渠道:线上渠道飞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支付安全性的不断提升以及物流行业效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人们逐渐养成线上购物的习惯,因此护肤品行业的线上电商销售占比逐年增长,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大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欧睿国际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护肤品行业电商渠道自2010年起开始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护肤品电商渠道销售占比仅为19.7%,2020年新冠疫情使得电商渠道销售占比迅猛增长至35.7%,总体上升了6个百分点。前瞻认为,未来中国护肤品电商渠道销售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综合来看,传统线下渠道百货专柜、超市卖场、药妆店渠道的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除开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化妆品专卖店渠道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尽管我国药妆店渠道占比逐渐下降,但就全球药妆的发展趋势而言,未来药妆店仍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加,全国网上零售额逐步增加,线上渠道逐渐成为各企业建设重点,对护肤品行业来说,线上渠道有益于产品的规模化销售。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