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时味精放多了对身体有危害吗?应该放多少?何时放?

如题所述

有人认为味精吃多了会中毒,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相反,食用味精的鲜味能刺激味觉细胞和兴奋消化腺体,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味精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能改变人体的营养状态,使脑内乙酰胆碱增加,从而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经常适量地食用味精,对儿童发育不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味精与血液中氨结合形成的谷胱胺,对治疗因血氨增高而引起的肝昏迷和癫痫均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使用味精要特别注意温度,如果烹饪时加热至120℃以上,谷氨酸钠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炒菜、做汤时,味精应在临出锅时放入。
味精的用量要适当,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五,味精放多了,人吃了后会觉得口干,有酸涩感。由于味精呈碱性,不宜与醋等酸性菜肴混用,以免使酸碱中和。另外,婴儿应少吃味精,因为味精会与人体中锌生成络合物谷氨酸锌,随后溶于水排出体外,造成婴儿缺锌,影响儿童发育。

炒菜和煲汤时,适当放些味精,可以提高鲜味。但是,有的人不论煲什么汤、炒什么菜都要放味精,这就没必要了。下列一些菜肴就不宜放味精:用高汤煮制的菜。高汤本来就具有一种见鲜味,而且味精的鲜味又与高汤的鲜味不同。如果用高汤烹子烹制的菜加入味精,反而会把高汤的鲜味掩盖,使菜的味道不伦不类,还不如不放味精好吃。

酸味菜、糖醋、醋熘和酸辣菜等味菜,烹制时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溶液中不宜溶解,而且酸性越强,溶解度越低,酸味菜放入味精,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有鸡或海鲜炖的菜鸡或海鲜有较强的鲜味,再加味精是浪费,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怎样用味精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用。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虽能提鲜,但如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看了一些关于味精的帖子,把它们归纳了一下,这里包括了味精在烹饪中的使用技巧和如何科学地使用味精。其中的科学原理我也不太懂,尤其是什么谷氨酸之类的,嘿嘿……

1.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5.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食品暂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 70 C~ 90 C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C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7.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25
味精是一种钠盐。放多了,虽然吃着不咸,但钠盐你是没少吃,虽然和吃多了食盐不一样,但也差不了许多。由此可知,多放了对身体有害。至于放多少和何时放,则是无定则的事。
第2个回答  2007-01-25
新研究结果说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大的危害,吃的时候适量就行了,放小半匙就行了,菜做好盛之前放就行,放早了会分解出有害物质
第3个回答  2007-01-25
多了,对男人不好,杀精的
第4个回答  2019-03-08
味精主要是用来提鲜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并不是化学物质,它是从淀粉里提取的。味精都是菜出锅后再添加的,过早添加,温度过高就失去了提鲜的作用。味精每天控制两克左右就可以了,味精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氨基酸),适量就行。有人说吃多了味精有害处,那什么叫吃多了?油盐酱醋,啥吃多了也不好啊,对不对?有人说鸡精比味精好,其实不然,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谷氨酸钠,里面添加了很多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所以用味精更安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