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知可追.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原句应该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句诗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值得去追寻。

出处: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此句说明了诗人想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体现了诗人豁然醒悟后的轻松之感、喜悦之情。


全诗如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沿着幽深曲折的山谷,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引言:“吾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知可追。”
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去的错误或错误的决策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在未来追寻正确的道路。
出处: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家、政治家刘备(161年-223年)所写的《出使东吴表》。
原文节选:“吾亦不以物喜,不以己得意,是以谓之不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取也。分别万端,如是而已。知至德者,大心之谓也。诗云:『有觉德行,言时及时』。”
译文: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翻译为:“我不为外物所喜悦,不以自己的得失而自满,因此我被称为善于没有怨言。生命是我所期望的,道义是我所追求的。在众多的选择中,只是如此而已。懂得最高道德的人,被称为有广博的心胸。《诗经》中有一句诗,『有觉德行,言时及时』。”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刘备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观。他强调不被物质迷惑,也不以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注重追求真理和道义。他认为人应该以大公无私的心态来对待人生和各种选择,同时强调智者应该具备广博的胸怀。
创作背景:这句话出现在刘备给吴国国君孙权写表章时,表达了刘备对自己的评价和他对待政治的态度。刘备想通过这封表章来表明自己的诚意和坚定追求和平的决心,同时也提醒孙权要善待自己。
注释:在这段话中,刘备强调了不陷入物质的追逐,而是要以道义为准则,拥有广博的胸怀。他认为人应该善待生命,并在选择中保持坚定和追求真理的态度。他引用《诗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至德及时应对的重视。
生活启示:这句话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启示是,过去的错误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成长。我们应该以诚实和道义为准则,坚持追求真理和良好的品德。我们应该用广阔的心胸看待世界,并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种情况。同时,我们要善待自己和他人,用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挑战。
第2个回答  2023-06-23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值得去追寻。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文如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值得去追寻。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今天所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船移动得飞快,轻快地向前驶去,微风飘荡在水面上,吹打着船帆。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晚了。
第3个回答  2022-10-26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出处:《归去来兮辞·并序》【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白话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

    拓展资料: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仲秋,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这次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第4个回答  2017-08-21

出自陶渊明 归去来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翻译:(突然)省悟过去不合规谰,(尔后)明白将来(的理想)还可以追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