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起源?拜托各位了 3Q

如题所述

一“仙童”[1]——英特尔公司的起源 要了解一家公司的传奇历史,首先得从它的诞生开始。要讲英特尔的诞生,首先又不得不讲述一下“仙童”公司。 这里提到“仙童”公司,也许很多新一代的电脑用户并不知道这个名字,事实上,没有“仙童”,就没有现在的IT界,保守的说,如今的IT界不会是这个样子。它对整个半导体界乃至全世界都做出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仙童”是整个IT行业的根源。 讲仙童,首先要从“晶体管之父”肖克利(W.Shockley)博士说起。1955年肖克利博士从贝尔实验室返回他的故乡圣克拉拉,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研究室”,不久,因为“晶体管之父”的大名,雪片般的求职信飞到了肖克利博士的办公桌上。第二年,肖克利博士的实验室迎来了8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们是:诺依斯(N. Noyce)、摩尔(R.Moore)、布兰克(J.Blank)、克莱尔(E.Kliner)、赫尔尼(J.Hoerni)、拉斯特(J.Last)、罗伯茨(S.Boberts)和格里尼克(V.Grinich)。 不过肖克利博士仅仅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长,而并不懂得企业经营和管理,因此在一年的时间里,这个研究室没有研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8位年轻的科学家在诺伊斯带领下递交了辞职书,肖克利博士非常愤怒地骂他们是“八叛逆”。 “八叛逆”出走后,找到了一家纽约的摄影器材公司来给他们投资创业,而这家公司的名称为Fairchild,音译为“费尔柴尔德”,不过通常人们把它叫做“仙童”。 “仙童”公司的前身是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Fairchild)于1920年创办的航空摄影公司。创办人费尔柴尔德不仅是企业家,同时也是发明家。“八叛逆”向他寻求合作的时候,这位60多岁的老人仅仅给了他们3600美元的创业基金,要求他们开发和生产商业半导体器件,并享有两年的购买特权。“八叛逆”于是用这3600美元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一家伟大的公司诞生了。 “八叛逆”中最年长的诺伊斯开始领导这家年轻的公司。根据费尔柴尔德先生的要求,他们需要制造一种双向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其实这个项目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就已经开始的,但当时无法得到肖克利博士的重视。决定了这个打算以后,费尔柴尔德答应为他们提供财力资助,总金额为150万美金。诺伊斯给“八叛逆”分了工,由赫尔尼和摩尔负责研究新的扩散工艺,他自己则和拉斯特一起专攻平面照相技术。 1958年1月,蓝色巨人IBM公司给了他们第一张订单,订购100个硅晶体管,用于IBM公司电脑的存储器,随即IBM推出了7070型、7090型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和1401型、1620型小型晶体管计算机。“仙童半导体公司”也因此小有名气。 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这家小公司就已经拥有50万销售额和100名员工,依靠技术和创新的优势,它一举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公司。在诺伊斯的精心经营下,“仙童”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同时一整套的制造晶体管的平面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赫尔尼能把硅表面的氧化层挤压到最大限度,他们也从独家的晶体管制造技术中获得启示:在一个硅晶片表面制作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个晶体管。 此时英特尔前身“仙童公司”的第一个竞争对手也正有着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简称TI公司)。1959年2月,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基尔比(J.Kilby)申请了第一个集成电路发明专利,这个消息传到仙童公司后,诺伊斯非常震惊,他立刻召集“八叛逆”商量如何应对。由于基比尔在TI公司面临的在硅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的难题正好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长项,因此诺伊斯提出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替代热焊接导线,这种方法正好是解决元件互相连接的最好途径,仙童半导体公司也从此时开始奋起直追。到1959年7月,仙童半导体公司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专利,与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到了1969年,美国法院最后判决,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诺伊斯被认为是“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 1960年,由于发明了集成电路,仙童公司的名声大振,1964年,仙童半导体公司创始人,“八叛逆”之一的摩尔博士,发表了一篇三页纸的短小文章,文章中天才地预言到,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个势头。摩尔的这个预言后来因为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得以证明,被人誉为“摩尔定律”,成为IT产业的第一定律。同时,后来英特尔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一也包含了“摩尔定律催人创新”这一条。[1] 进入60年代,仙童半导体公司步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到1967年,它的营业额已经接近2亿美元,这在当时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个时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然而,危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酝酿。仙童半导体的母公司,即前文所提到的费尔柴尔德创办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不断地把利润转移到东海岸支持摄影器材公司,这一不公平的举动引起了不满,“八叛逆”中的赫尔尼、罗伯茨和克莱尔负气出走,成立了阿内尔科公司[2],令一成员格拉斯也带领几个人脱离仙童创办了西格奈蒂克斯半导体公司。从此,仙童公司的大批人才开始流失。 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后两位,也是核心人物的诺伊斯和摩尔也带着葛罗夫(A.Grove)脱离了仙童公司自立门户,他们创办的公司就是后来IT业界的巨人,大名鼎鼎的英特尔。 不得不说的是,“八叛逆”纷纷的出走,这种“叛逃”精神影响了大批年轻人,它们纷纷脱离仙童公司自行创业。“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者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就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400名与会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过的还不到24人。”[3] 英特尔今天的最大竞争对手AMD公司的创办人杰瑞.桑德斯(Jerry.Sanders)同样出自仙童公司。他曾经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部主任,1969年被仙童扫地出门,他带着7位仙童员工创办了高级微型仪器公司——AMD,而这家公司自桑德斯开始就具备一种牛仔精神,正是凭借着这种牛仔精神,AMD经过无数的辛酸苦辣后今天得以和英特尔抗衡。 可以说,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倒闭对仙童自身来说是一个灾难,但对于整个IT行业的发展以及硅谷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它使得更多的人才可以走出来自行创业,从而给当时的整个行业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70年代末,仙童半导体公司被一家拥有21亿美元资产的施拉姆伯格(Schlumberger)公司以3亿5千万美元收购,在硅谷内外造成极大的轰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