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是哪一年发明的?

如题所述

计算机是1946年发明的。

1、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2、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

扩展资料:

1、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网络计算机是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其高性能主要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

3、计算机程序就是计算机执行指令的一个序列。它既可以只是几条执行某个简单任务的指令,也可能要操作巨大数据量的复杂指令队列。

4、计算机设备一定要正确关闭电源,,否则会影响其工作寿命,也是一些故障的罪魁祸首。先关主机电源,然后再断开其他外围设备的电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电脑    百度百科_计算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2
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大约在1940—1942年间,在研制导弹的过程中,急需要有一种能迅速计算的工具,以便对导弹的飞行进行控制。在它偏离人所预测的轨道时,把它拉回到轨道上来。这样就产生了能在1/10秒或1/100秒的时间内计算出导弹运行轨迹同预定轨道的偏差的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不以十进位制进行计算,而是用二进位制计算的。它的出现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发明之一。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冯·诺埃门的数学家

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电子化的计算工具。在中国大陆也经常用计算机来指代电子计算机。就目前而言,电子计算机是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设备。电子计算机分为巨型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其中包括个人计算机,PC),已经逐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进入了家庭和个人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日常面貌。

从1930年代中期到1940年代后期,许多人在开发现代的、数字的、电子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许多试验型的机器被造了出来并且可能是图灵完备化的。这些机器在当时都被宣称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它们都只有有限的处理通用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设计最终都被抛弃了。

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大约在1940—1942年间,在研制导弹的过程中,急需要有一种能迅速计算的工具,以便对导弹的飞行进行控制。在它偏离人所预测的轨道时,把它拉回到轨道上来。这样就产生了能在1/10秒或1/100秒的时间内计算出导弹运行轨迹同预定轨道的偏差的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不以十进位制进行计算,而是用二进位制计算的。它的出现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发明之一。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冯·诺埃门的数学家。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1944年Howard H. Aiken(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
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电工学院为陆军计算炮火火力表,提出了高速计算工具的紧迫需求,于1943年开始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师是美国计算机界的先驱Mauchly和Eckter。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1-AC于1946年2月投入运行。这台计算机用了13000个电子管,重30多吨,耗电150千瓦,占地面积达9.1×12.2平方米,每秒钟仅能完成5000次加减运算,做一次乘法需要3毫秒。它的性能虽然还不如目前一台微型计算机的性能高,然而在当时却是划时代的创举,成为计算机的始祖。从此,计算机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崭新时代。

自EN1HC诞生起,50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从最初房间大小的计算机到今天台式、笔记本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可谓迅猛。推动计算机发展的因素很多,电子器件的发展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代计算机从1946年到1954年,它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元件。从EN1AC机占地面积111平方米,可以想象,第一代计算机的占地面积很惊人,一台计算机要占据整个房间。

第二代计算机从1955年到1964年,它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从而对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代计算机从1965年到1974年,它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晶体管,从而使电子器件的集成度提高了。一般用的集成电路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在每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可以分布几十个晶体管。在这期间,除了推出大型计算机系列外,小型计算机也大量出现。由于小型机成本低,性能好,适用范围广,在计算机推广普及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代计算机从1975年至今,它的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它的密度可达每平方毫米上分布几百个到几千个电子元件,可以想象,在黄豆大小的芯片上竟能分布数以千计的电子元件。7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兴起了数据宽度为32位的超级小型机,只经过六七年的时间,就有十几家公司竞相研制,近20个机种投入市场。目前这种机型已成为国际计算机市场上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机型。超级小型机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欢迎,是因为它既保持了小型机的特点,又兼有大型通用机的优点,从而在速度、容量、功能等各方面都可与大型机进行较量。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微型机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明显优于其他类型计算机,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在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计算机工业保持高速度的发展。第四代计算机的系统性能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正在向各自的高档机发展,每隔二三年就研制出一个改进型,成本不断降低,价格不断下降。而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高度智能化的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即将面世,这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应用广度和深度上讲,80年代和90年代将是微型计算机的天下。微型机是各类计算机中发展最快、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个分支,其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一般小型机水平。目前,微机的销量日益增大,走入家庭已是大势所趋.

最近两三年,计算机界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微处理器上大做文章。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分别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逻辑判断和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有序工作,自动执行程序命令。因此,微处理器的设计技术对改善计算机的性能起关键作用。现在,各计算机厂商正展开微处理器大竞赛,在设计工艺、集成度、速度、功耗上一争高低,为计算机的发展将又添新彩。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各行各业的人员,特别是不懂计算机的人员,都可以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身于这个离不开计算机的社会,少年朋友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数理化、外语等基础知识,为推广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这个社会做好充分准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29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1944年Howard
H.
Aiken(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
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
参考资料:百度
第4个回答  2014-01-02
计算机是 1946 年在美国发明的。而电脑(微机)的出现是 20 世纪 70 年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