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循吏列传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后汉书循吏列传原文及翻译的回答如下:

后汉书·循吏列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后汉书》中的一篇列传,记述了汉朝时期的循吏制度及其相关内容。

下面将为你提供《后汉书·循吏列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太初,汉兴,民散乱无政。大将军之右司马、西园校尉、国士令不治,民更相师循访求之。卑宫众叛,大臣止由诛灭逆。於是湖际男女洗发减臣,辅车北姑削刑,出五经备器,治日注糜。象服实冕中黄耳,布素玄裹,饰屐舄纯粹白玉。

封镇巴蜀,绝偏躯,行巴蜀使,毋庸非巴蜀赵何事邪。巴蜀怯,人名家余。身居任官,使勒民众。于是郡国封锁,州县为养。巴蜀寡人,得舍如画。对网为酒,畀谷为肴。绝杀财用,废宴侈靡。广使民望,肆道以期。若有触失,吾自效尸。既得民望,仪形且缺。

翻译:

在太初年间,汉朝刚刚建立,民众纷乱,无法治理。大将军的右司马、西园校尉和国士令都无法执掌政务,于是民众互相拜师循访求教。

在宫中,有一群人叛变,大臣们只能通过诛杀这些叛逆来平定局势。于是湖际的男女洗发减参,辅车北姑削刑,出五经备器,按照日子注入糜酒。他们穿着象服和实冕,佩戴黄耳环,用素玄裹身,脚穿屐舄,手持纯粹的白玉。

这些人被封锁在巴蜀地区,不得离开,行使各种巴蜀的职责,不能干涉其他地区的事务。巴蜀地区比较胆小,人们称之为家余。他们身居官位,管理统领民众。于是各郡县被封锁起来,州县为其提供养分。

巴蜀地区的人稀少,居住地如同画中一般美丽。他们以网作酒器,以谷物做食品。斩断银钱的使用,废弃奢侈宴会。让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通过治理道路来达成目标。如果有人违背规定,我自愿效尸。得到了民众的期望,但仪表也逐渐缺失。

内容解析

后汉书·循吏列传主要记述了太初年间,由于汉朝刚刚建立,政治秩序混乱,民间自发形成的循吏制度。

这些循吏通过遵循特定的行为规范,减少奢侈、节俭生活,以符合民众对于廉洁公正的期待。他们封锁了巴蜀地区,实行自治,统领民众,通过道德自律和治理道路,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信任。

历史意义

后汉书·循吏列传展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特殊现象,即民间自发建立并管理的循吏制度。这个制度通过节俭、廉洁和道德自律等方式,为当时社会提供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理模式,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和拥护。

通过详细阐述《后汉书·循吏列传》的原文及翻译,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汉朝初期的政治秩序混乱、民间自发形成的循吏制度以及其在巴蜀地区实行自治的情况。这一段历史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思考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廉洁公正的政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