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有什么危害?

如题所述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一大问题,对比一些数据,从老龄人口数量及养老压力来看,辽宁、上海、山东、四川、重庆、江苏等省份形势严峻。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关于人口老龄化,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变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据中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12月24日报道,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新生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增加。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1,786万,2019年减少至1,465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16年的10.85%增加至2019年的12.6%,增加了约2,600万。
有专家指出,“十四五”将直面两大关口:其一,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03亿,中国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其二,“十三五”期间,16岁至59岁劳动人口年均减少500万左右,2023年开始将突破“千万大关”。
综合多项数据,发现无论是老龄人口数量还是养老压力,辽宁、上海、山东、四川、重庆、江苏6省都颇为严峻。
按照联合国(UN)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就进入老龄化;当这一比例超过14%,就进入深度老龄化;达到20%,则进入超级老龄化。从比例来看,辽宁、上海、重庆三个省份在2017年率先达到14%。
随后,更多省份开始面临这个难题,2018年山东的老龄人口占比最高,达到15.16%;2019年,上海“后来居上”,达到16.26%。到2019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群比例为12.57%,而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重庆、四川走在前列,这一比例超过14%,7个省份彻底走进“深度老龄化”社会。
到2019年末,山东有1,594万65岁及以上的老人,四川有1,318万,江苏有1,217万,河南有1,118万。另外,河北、广东、湖南也将突破“千万大关”。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人口政策也在发生变化,2015年10月29日,中国开放二胎政策。
老人数量越来越多,给劳动人口带来的压力在悄然滋长。有一个数据叫“抚养比”,具体分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反映着劳动人口上养老、下育幼的负担。比例越高,劳动人口的压力越大。
从中国的数据来看,转折点出现于2011年。这一年总抚养比从2010的34.2%提高至34.4%,从而终结了持续了30多年的下降过程。
数据显示,自1982年以来,中国老年抚养比就一直上涨,从8%到17.8%。少儿抚养比则一直下降,从54.6%到23.8%。
具体到各省份,贵州的总抚养比在2018年突破50%,意味着2个劳动力对应1个被抚养者;到2019年,山东的总抚养比也超过50%,安徽、河南、湖南的抚养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具体到养老抚养比,到2019年末,辽宁、上海、山东、四川、重庆、江苏、安徽7个省份的压力最大。
数据表明,“深度老龄化”已经成了几个省份板上钉钉的现实问题。有数据预测称,到了205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会下降到13亿。值得警惕的是人口结构的不平衡,既要看到“后浪”带来的惊喜,也要关注“银发浪潮”暗藏的危与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2
1、人口负增长,意味着未来劳动人口将出现断档甚至是下降,人力资源将成为社会最昂贵的资源,这也意味着一些服务行业人员将大幅空缺,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以一般一线城市为例,外卖、快递等纯服务类型职位将大量空缺人员,从而配送费将会提高,而这也将会把成本反馈到我们自己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2、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早些年,很多外企喜欢把加工厂或代加工厂建立在大陆这边,但近几年里已经开始转移产业到东南亚地区了,这其中就是人口红利已经不能吃了,工厂给不起高工资,而年轻人观念上不喜欢进厂,以前因为信息不流通找工作难,所以很多人不得不进厂里,但现在信息化时代,想找份工作确实不难,找不到物廉价美的劳动力,这也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已经不能给这些外企带来利润,那便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便宜的东南亚地区。

3、人口老龄化严重,这才是最致命的东西,日本目前就是人口老龄化严重,许多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要出来工作,社会承受巨大压力,国家社会福利也难以维持庞大的群体,国家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发展,根据数据分析,2050年,中国将会进入人口老龄化峰值。随着年轻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古时候是成家再立业,而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是先有事业再成家。

3、年轻人已经过得很辛苦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用像自己这么辛苦,所以宁愿迟点,有了一个好的环境,在选择迎接他们的到来。至于二胎,更是一般工薪家庭都难以承受的压力了,如今是台湾省进入了人口负增长,那我们大陆将何去何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