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就业困境?

如题所述

大学生就业危机,概括地说,即是指大学生这一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的就业困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正要毕业或已经毕业但正在待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第二,已经就业的大学生对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心理上产生消极的、不思进取的工作心态。
表现形式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指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不适,心理矛盾激烈冲突,自身感到无法应付和难以解决,甚至发生心理障碍的心理严重失调状态但还未达到构成精神病的程度。学生心理素质不高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一情形到了毕业生求职阶段尤为突出。大学生求职心理危机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现。
1.心理危机普遍存在。大多数毕业生在求职阶段精神压力过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滞后,容易出现焦虑、烦躁、郁闷、愤怒、不满等负性情绪,并在持续之下引发头疼、心疼、睡眠紊乱、食欲不振、反应迟顿等生理功能失调症状。有研究指出,部分学生的“求职恐惧”竟从大一就开始。
2.多种不良的求职心理交织作用,严重阻碍求职成功。2003年夏天,福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表的就业“白皮书”指出,毕业生中存在六种落后的择业心理,给就业带来困难:一是攀比心理;二是盲目求高心理;三是不平衡心理;四是自卑心理;五是自负心理;六是依赖心理。这些心理现象在毕业生中十分普遍,并且其于学生个体身上的呈现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心理交织缠绕,十分不利于健康就业。
3.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多重精神重压之下且得不到有效排解与疏泄,极易转嫁危机和矛盾,诱发恶性事件。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过重而自杀或自杀未遂的事件时见报道。2003年还发生了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超因落考而刺杀工作人员的恶性案件。这类事件以极端的方式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存在的严重性。
(二)信用危机
在大学生求职自荐材料中,假文凭、假荣誉、假成绩、假成果、假经历层出不穷。武汉一家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5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在变更合同方面,大学生求职中轻易签约、随意毁约,工作不久就频繁跳槽现象也已是司空见惯。据统计,重庆大学每年毕业学生单方违约的比率达2%,一些学生不仅违约,而且设法逃避违约责。
在大学生失信现象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有些单位在招聘中要求求职学生交纳违约金、上岗保证金;有些单位则宁愿去挖人也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供需双方的这种互相猜忌、提防,最终造成了“双输”的结局,即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们都只好退而求其次。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失信行为既加大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和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又不利于人才的择优录取,同时还会影响学校和整个高等教育的信誉。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和档案制度,是解决毕业生诚信问题的关键之途。
(三)人际危机
人际危机指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疏离或紧张状态,甚至导致裂痕和关系彻底破裂。
1.由于狭隘的竞争观念作祟和少数毕业生的失信行为,使毕业生在求职中互相防范,严密封锁职位信息,以往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隔膜。互设信息“壁垒”在求职学生之中甚至高校之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学生只看到机会的有限性,而忽视了竞争的全局性和个人发展的长远性,狭隘地以为挤掉一个竞争对手就意味着增加了成功的概率,从而不惜从背后向校友、系友甚至舍友下“黑手”,导致同学关系破裂。
2.在求职顺利或手中握住多个机会而不肯撒手的同学,与求职困难、屡屡不果甚至一次面试机会都没有的同学之间,极易产生矛盾。人际求职在职场上随处可见,从而也成为学生抱怨社会不公的重点;职场抢手人物抱住多个职位而不愿与同学分杯羹,固然于法无违,于情却难容。这些都将导致求职学生问的互相鄙夷甚至仇恨情绪,影响同学关系。
3.除了因竞争关系带来人际关系的疏离,毕业生还因职业地域的不确定性在私人情感处理上出现了危机。有人初略估算,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约有6o%处于“恋爱状态”。尽管择业已走出分配时代,但由于个人兴趣、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现实原因,许多恋人在求职中都将遇到分还是合的难题。未来关系的不确定使他们常常用眼前可以把握的行为来迷惑自己,成天溺泡在一起、以“老公”“老婆”相称呼、拍摄婚纱相以资纪念,甚至同宿同栖。这既不利于校园管理,也势必影响学生婚恋观的树立和对两性关系的处理。
(四)价值危机
价值危机指由于毕业生自我认识的不清醒、人生目标的不明确,在职业选择或竞争中出现了价值观念上的混乱、迷茫、摇摆甚至错误。
1.普遍高扬自我价值实现,却无法对自己恰当定位,在职业选择上存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多数学生对于自我评价缺乏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适应性并不了解,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存在片面性和不成熟之处。这使得他们的职业期望值普遍过高,过分看重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把“留都市、去沿海、进特区”作为地区流向的首选。在四处碰壁后又有毕业生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前途丧失信心,过低评估自己,降低价位,随意就业。
2.价值观念混乱。“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关系第一,能力其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思想大行其道,挖空心思找“路子”、托“关系”,将之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忙求职忙相亲”在大四女生中也可以算是流行。部分学生甚至盲目屈从现实和迎合社会不良需求,做出有损人格尊严的求职行为,在简历中附半裸彩色写真照却可以解释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3.求职失败的不良归因和实际遭遇的就业歧视,使部分毕业学生对其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同学关系、专业设置、学校、教师、社会,甚至教育本身都进行价值否定,这种情绪弥漫开来,极易影响低年级学生安心学习。人们常常说就业很重要,其重要性不仅体现于经济上,更主要的是它常常会树立或改变一个人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比经济更能左右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五)经济危机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人一畴,学子们可谓是煞费苦心。做简历,扮行头,跑会场,托关系,样样都需要经济先行,机敏的商家将之称为“毕业经济”。据有关调查,一些大城市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已超过4000元,有的学生找工作的费用已超过1万元。求职成本的攀升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它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荷,减少了贫困生的就业机会,并助长了求职中的腐败,使得大学生应该享受的平等就业权变成了实际上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令往往背负举家希望的贫困生就业精神压力更重。据《重庆晚报》报道,2002年5月,兰州大学某毕业生由于求职无门反负债累累,绝望中竟欲自杀。减少不必要的就业成本,还所有大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已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6
35岁焦虑正在蔓延到更低的年龄段,如今的社会,在学生时代,学习的压力在毕业之后找工作的压力,以及是否考研的种种压力,导致了35岁更低的年龄段的青年有了很大的焦虑。
青年人面临的就业困境如下:
第一,学历问题
如今,社会学里大概是行走社会的一个通行证,没有学历就等于在就业方面就失去了很大的机会。如今,本科生遍地是,所以许多青年人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学历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研究生也层层而出。
第二,心理接受
如今的青年人在就业的时候,对工作的制度有很大的抵触,心里不能够接受,比如加班加点,所以晚上也同样出现了许多年轻人在工作时与老板互怼的视频,所以青年人在面临就业困境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心理准备。
第2个回答  2023-08-07

就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就业机会不足:

经济不景气、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部分行业就业机会减少,使得一些求职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 职业技能不匹配:

一些求职者可能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难以获得心仪的职位,这也是就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区域就业不均衡: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机会分布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可能就业机会较多,而另一些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造成了就业困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