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大学是什么?建立于多少年?

如题所述

中国最早的大学是那一所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是前身是岳麓书院、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有的说是清朝盛宣怀最早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有的说是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的。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大学也不是北洋大学堂,而是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圣约瀚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大学,这所实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
中国官办最早办的大学,则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无疑,之后是南洋公学(1896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年)。武汉大学前身(1893)和浙江大学的前身(1897)是中国传统的书院,并不能列入大学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圣约瀚大学则是中国唯一一所大学,当然也是最好的大学了。所以中国大学成立时间顺序应该如下:
1、北洋大学,中国近代第1所代最早的大学大学,为今天津大学的前身。
2、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南洋",泛指华东沿海一带。清末民初,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1959年7月31日,起源、根植并辉煌于上海"南洋公学"的交通大学完全分立,经教育部批准,分别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3、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之一。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1

是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

中国官办最早办的大学,则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无疑,之后是南洋公学(1896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年)。武汉大学前身(1893)和浙江大学的前身(1897)是中国传统的书院,并不能列入大学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圣约瀚大学则是中国唯一一所大学,当然也是最好的大学了.

扩展资料:

诞生于西方中世纪的“大学”被引入、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最早发生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第一次浪潮之中。1571年,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学——圣保禄公学。1594年,其升格为大学,并以圣保禄学院(俗称“三巴寺”)之名正式注册成立。这不仅是中国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所西式大学、教会大学,而且是整个远东地区创办最早的西式大学之一。

过去一段时间,有不少学者认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圣约翰书院1891设立正馆(即大学部),首批招收学生2人(次年再招1人),正式开设了三年制的大学课程。1895年,正馆首批3名学生毕业。

1896年,圣约翰书院经改组、扩建,成立由文理、医学和神学三科组成的大学部。1905年,该校将正馆学制统一改为四年,年底,按照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条例成功注册,“得授予美国大学毕业同等之学位”,其中文名称也在不久后正式改为“圣约翰大学堂”。

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建校初期,曾经在中国教育史上创造过多个“第一”:第一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第一场运动会,第一个校友会,第一个研究生院,第一份学校发行以及学生自办的英文刊物,第一次引入考试名誉制、选科制等西方教学制度,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学体育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21
中国第一所大学设在何处?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2002年9月28日《天津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条重要新闻,披露了一条鲜为人知的史实:天津大学近日发现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光绪皇帝奏折和清光绪皇帝的批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充分说明,北洋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至此,中国第一所大学设在何处的争论宣告结束。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关于批准设立高等学府的政府性文件。
北洋大学堂诞生于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一时间,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维新变法的思潮日益高涨。在这种形势下,曾经支持过主战派的光绪皇帝在洋枪洋炮的开导下,特别是受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的影响,再加上对慈禧太后独揽大权和身处逆境的不满,促使他寻找一条要求变法维新,自立图强的道路。天津是中国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基地,相当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响应维新变法,并努力付诸实践。北洋大学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盛宣怀,这位鼎力协助李鸿章在天津发展洋务运动的实业派,是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人。他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感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2年盛宣怀上任津海关道后,就开始筹备办学。三年后,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他向李鸿章禀请具奏。由于李鸿章调入内阁办事,盛宣怀又于1895年9月19日(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一日)通过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昭上奏光绪皇帝,设立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10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光绪皇帝在奏折上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正式创建,校址在天津大营门外的梁家园。第二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创建后,由盛宣怀亲自任督办兼名誉校长,他以“科教救国,实业兴邦”为宗旨,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出任总教习。生于美国又在柏林大学获神学硕士学位的丁家立,由于对西方大学的熟知,再加上他于1886年在天津英租界创办了一所不带宗教色彩的“中西书院”,在社会上获得一定声誉,盛宣怀对他倍加赏识。北洋大学堂以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蓝本,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学制规划,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
创建之初,设立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为大学本科,二等学堂为预科。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分级设学之始。头等学堂即大学本科,学制四年,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20余门课程,专业课分五个专业:工程学、电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共30余门课程。
二等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中学堂”。该学堂招收13至15岁学生入学,修业年限为四年,主要课程有:英文、数学、朗读、各国史鉴、地舆学、格物书、平面量地法等20余门课程。
学生来源从天津、上海、香港等地招收,任课教师多为中外硕学鸿儒,尤以美、日、英、法、德、俄学者任主课,教材也多采用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学堂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实现培养高层科学人才的目的。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北洋大学从1885年至1911年共有毕业或肄业生518人,其中资送出国52人(不包括自费留学生)。该校为我国近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奠基的专家学者,他们多为国家社会所倚重,对采矿、冶金、土木、水利、机械工程、铁路交通、财政金融、政法、外交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千里,海牙国际法院大法官徐谟,著名诗人徐志摩等,都是北洋大学的毕业生。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

参考资料:http://forum.netbig.com/bbscs/read.bbscs?bid=1&id=6828135

第3个回答  2007-01-21
中国最早的大学国是那一所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是前身是岳麓书院、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有的说是清朝盛宣怀最早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有的说是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的。其实长期以来受政治等各种因素影响,历史的真象被长期淹没。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根本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征,京师大学堂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更谈不上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只不过解放后受政治影响一直被官方讹传罢了,随着历史被越来越公正的研究后,即使是北大也不敢再自称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不过中国真正的第一所大学也不是北洋大学堂,而是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圣约瀚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大学,这所实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但相信历史会最终恢复历史的本来真实面目。

上面也是我从别的地方摘抄下来的。但是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第4个回答  2007-01-21
中国近代地一所大学: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成立于1895年,盛宣怀向光绪帝提议建立的,徐志摩等是北洋大学的学生,北洋大学法学系等一批文科院系很有名,培养出很多人才,但后由于院校学科调整,法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也就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前身,1955年(记不清了)改名天津大学,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1995年100周年校庆时,曾经想恢复北洋大学的名称,但有复古的嫌疑,遭到教育部拒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