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

如题所述

一、秦始皇陵的发现


其实对于秦始皇陵的勘探寻找,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秦始皇陵的具体位置已经被查明,后来经过科学仪器的探测,发现秦始皇陵园的面积居然已经超过了50平方公里,这个面积,甚至超过了很多目前县城的规模。


但是由于规模过于巨大,所以当初考古人员并没有着手挖掘,后来到了1974年的时候,秦始皇陵园兵马俑被挖掘。这些兵马俑的出现让人们对于秦始皇陵园更加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因为已经裸露出现,所以才会对兵马俑进行保护性挖掘。


毕竟已经裸露在外的,如果不注意保护,很有可能经受风吹日晒然后损毁。因此,后来的发掘工作都是零星进行,比如80年代开始,对地宫的南墙进行发掘等,然后其他方向的墓道也被相继发现。


在目前小型的发掘当中,已经发掘出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些文物的出现,可以让人看到当时弘大的场面,因此也让大家对于秦始皇陵园内的宝贝更是充满了期待。


比如在这其中发现的彩绘铜车马,被认为是青铜之冠,据说,这是在20世纪整整100年中,人类考古史上最为突出的青铜器,不仅体型巨大,而且结构复杂,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桂冠。当然,在其后的挖掘中,同样清理出了不少大型的陪葬坑。


同样的,在这些陪葬坑内,发现了不少残留不全的文物,其中还有大量的青石铠甲等,这些对于秦朝时期的军事、经济、政治等研究,都提供了不小的作用。


二、不能挖掘的主要原因


作为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对于我国历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始皇帝,其陪葬品肯定十分丰富,既然已经知道了其位置所在,一些零星出土的文物也足以震撼大家,那么为什么不大规模挖掘呢?一共有三个原因导致。


首先是秦始皇陵园的面积实在过于巨大,前面我们就说过,整个陵园面积有50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勘测得到的结果表明,就是秦始皇的墓室,也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每边长大约为350米,深度超过70米。


如此巨大规模的古墓实属罕见,挖掘时需要加盖顶棚,保证挖掘时的温度湿度,当文物挖掘过程中,就不会过度地氧化破损。但是如此巨大的规模,建造顶棚很困难。加上深度超过70米,如果发生坍塌,对文物的损毁会无法估量。


从秦始皇陵的结构来看,犹如一个小城墙,环环相扣,况且经过2000多年的埋藏,地底结构和当时相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在没有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不适合鲁莽动工。


其次,根据史书的记载,秦始皇墓中可能会隐藏着很多的机关,里面不仅规模大,结构非常奇特,文物储量当然很丰富,可是秦始皇为人多疑,在设计陵墓的时候,必定会设计了很多的机关。


我们忌惮这些机关,不是害怕生命安全,毕竟现在的防护装备很先进,其实就怕不小心误触了这些机关,导致原有的结构被破坏,这是所有考古工作人员无法接受的损失。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这些文物的保存,毫无疑问,大量的文物是必然的,一下子要对如此多的文物进行保护,这是一项非常宏大的工作,目前按照技术能力,可能勉为其难。如果暂时还不能保证这些文物出土以后的安全,那还不如暂时让他们安静地躺在地下。


一段封存了2000多年的历史,一旦被现代人发现以后,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不过,文物的挖掘也是如此,欲速则不达,面对如此宏大的规模和大量的文物,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准备,才能开始进行挖掘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