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醒狮表演的词语

如题所述

1. 描写醒狮动作的成语
三跪九叩醒狮舞的动作与套路:据老艺人讲,舞狮的步法完全采用南拳武功之四平马、子午马、麒麟步、跳步、座盘步(即老树盘根)、翻身、翻滚等。这些动作硬桥硬马,刚劲有力,步法稳固,落地生根,凡学舞醒狮者,必须先学南拳,以打基础。舞醒狮的表演程序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采青是***。采青分"采高青"和"采地青"。"采地青"又分水青、蟹青、桥底青、拆字青等。套路丰富,多姿多彩,技巧高,难度大。此外,大团缺还有"狮子花灯"、"狮子吐球"、"大头佛引狮"和近代发展起来的竞技性极强的"高桩狮"、"梅花桩狮"和"狮子走钢丝"等绝活。
2. 形容舞狮动作的词语
形容舞狮动作的词语有:腾起、跳跃、摇头摆尾、使劲走、眨眼睛、扇耳朵等。
3. 舞狮: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4. 历史:。这一习俗起源於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著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5. 舞狮表演场面描写100字
五只狮子乖乖地伏在地上, 等着点睛的那一笔。当五只笔一齐落下的同时, 鼓声也骤然升了调。领头的那只狮子随着鼓点舞了起来,顿挫有力。那时那刻, 我的鼻子忽地就酸了。心情很激动, 拼命忍住自己的眼泪。那样的场景, 让人心振奋, 仿佛看见了中华民族在大放异彩。五只狮子齐舞, 领头的那只先上了桩。跳跃, 翻转, 扭身, 甩尾, 直走到桩的最高处。随之第二只也上了桩, 在桩的低处和领头的那只对舞了一番, 而后相对地舞到了桩的中部, 两只狮子又一番摆头弄尾, 领头的再次回到了桩的最高处。此时鼓声低低的沉, 如雨点一般, 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随着"咔喇"的清脆一声, 鼓声如雷, 两只狮子突然立了起来--是舞狮头的小伙子站到了舞狮尾的小伙子的肩头。两只狮子就这样矗立在高高的桩上, 向四面八方展现雄威。那一刻, 我想舞狮的人自己也是骄傲的, 自豪的。下桩时, 两只狮子还玩了些小把戏, 把人群诈得阵阵惊呼。好在并不是真的危险, 只是虚惊罢了。末了, 自然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我, 也心满意足地走了。出了来, 外面更热闹了, 大有十里长街的意思, 全都是等待游行庆祝的演员们, 有中国人, 也有很多法国人, 穿着古典的戏服。可惜我得赶紧回家。
6. 描写舞龙舞狮的句子
1、铿锵有力、热闹非凡的锣鼓阵阵响起,一条条锦色长龙在会场上翻腾起舞,带动了会场的欢腾。
2、他们穿着艳丽的龙装,手舞长龙、蛟龙出海、穿梭前进、龙游四海,腾飞云霄,不是真龙胜似真龙。
3、锣愈击愈紧,鼓愈敲愈密、人愈翻愈险、狮愈跳愈高,观众随表演而起伏,踢跳翻蹬、立卧滚抖、勇猛憨厚、惊险逗趣的北狮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4、在22个高低不等的金黄桩木上,耀武扬威的雄狮在奋力的采青,激扬的鼓乐阵阵响起,雄师见青、喜青、望青、探青、采青、吐青静如灵猫伺鼠出穴,动如猛虎擒羊敏捷。
5、狮庄重雍容、保留着唐室皇族气派,体现着机智灵敏、无畏勇敢、憨厚、贪玩逗趣的形象,擅长在桌凳间施展绝技。
扩展资料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龙来祈祷狮子的保佑。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舞龙舞狮
5. 急求一些描写舞狮的文章
舞狮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 装扮成狮子的样子, 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都喜欢打锣打鼓, 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 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舞狮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 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 格毙狮子,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 因此南狮中常有”大头佛”引领狮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紥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
今天的舞狮主要分南狮、北狮两种。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北狮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南狮 南狮的外形与北狮差别较大,南狮的头部较大,且狮身较长,狮毛也较短。南狮的舞法主要着重於狮子的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