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中国馆简介

中国馆
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的内容,请翻译。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1]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

  或
  国馆:在“东方之冠”上看“九洲清晏”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分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
  作为标志性景观,中国馆大台阶共有76级踏步,宽度达到72米。这块面积近9000平方米、石材总数达4700块的大台阶竟然采用纯手工的方法打造而成。
  中国馆中地区馆的屋顶花园取意于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九洲清晏”,以碧水环绕的九个岛屿象征中华之广袤疆土,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它用水系分隔出九个小洲,每一个小洲都有着别有深意的名字,也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
  游览新九洲清晏,有三个重点:一看地面、二看小品、三看四周。看地面,是因为每个洲的地面都各有特色;看小品,是因为各处都错落有致地安放了一些特殊的雕塑或景观小品,独具魅力;看四周,是因为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更显亮丽,也能看到周围其他场馆的整体风采。
  一系列珍贵文物,包括《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也将在这里得到呈现,千万不要错过。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 其中,国家馆居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展馆可同时容纳7000名观众。 设计概念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不过并没有相互穿插的梁、栱、契等部件。 而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的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其屋顶平台上名为“新九洲清晏”的城市花园,则引入了圆明园中“九洲清晏”的概念。其中,“九洲”之首即为国家馆,取名的“雍”,其他八洲则分别取名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 建筑的边界则融入了江南园林的概念,以弱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技术应用中国馆中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净化雨水,以冲洗卫生间或车辆。而地区馆平台上的覆土层能够节约10% 上的能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9
东道主本国的场馆,历来是每届世博会期间的亮点,因为它代表国家形象和人民意志,也代表最新科技成果以及人类通过建筑所承载的种种美好遐想。世博会后,大多数场馆会拆除,只有主要场馆保留下来。中国馆就是注定要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
主题: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
造型亮点: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国家馆日:2010年5月1日
展馆简介: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中永久保留的展馆,该馆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

中国馆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今年4月25日,中国馆建筑方案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公告一出,立刻得到积极响应。截至6月15日,共收到344件应征方案,经过层层筛选,最有冲击力的3件作品脱颖而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上提炼。”何镜堂院士告诉记者。目前,这个综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各家方案之长的中国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古”意“新”解透露新鲜气息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细细品味,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炼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同时,这些传统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新鲜气息——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的中国馆肩负着诸多“使命”。它能否成为黄浦江畔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第2个回答  2010-09-24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1]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


国馆:在“东方之冠”上看“九洲清晏”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分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
作为标志性景观,中国馆大台阶共有76级踏步,宽度达到72米。这块面积近9000平方米、石材总数达4700块的大台阶竟然采用纯手工的方法打造而成。
中国馆中地区馆的屋顶花园取意于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九洲清晏”,以碧水环绕的九个岛屿象征中华之广袤疆土,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它用水系分隔出九个小洲,每一个小洲都有着别有深意的名字,也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
游览新九洲清晏,有三个重点:一看地面、二看小品、三看四周。看地面,是因为每个洲的地面都各有特色;看小品,是因为各处都错落有致地安放了一些特殊的雕塑或景观小品,独具魅力;看四周,是因为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更显亮丽,也能看到周围其他场馆的整体风采。
一系列珍贵文物,包括《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也将在这里得到呈现,千万不要错过。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 其中,国家馆居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展馆可同时容纳7000名观众。 设计概念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不过并没有相互穿插的梁、栱、契等部件。 而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的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其屋顶平台上名为“新九洲清晏”的城市花园,则引入了圆明园中“九洲清晏”的概念。其中,“九洲”之首即为国家馆,取名的“雍”,其他八洲则分别取名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 建筑的边界则融入了江南园林的概念,以弱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技术应用中国馆中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净化雨水,以冲洗卫生间或车辆。而地区馆平台上的覆土层能够节约10% 上的能耗

回答者: 124.236.171.* 2010-9-18 17:53

东道主本国的场馆,历来是每届世博会期间的亮点,因为它代表国家形象和人民意志,也代表最新科技成果以及人类通过建筑所承载的种种美好遐想。世博会后,大多数场馆会拆除,只有主要场馆保留下来。中国馆就是注定要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
主题: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
造型亮点: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国家馆日:2010年5月1日
展馆简介: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中永久保留的展馆,该馆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

中国馆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今年4月25日,中国馆建筑方案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公告一出,立刻得到积极响应。截至6月15日,共收到344件应征方案,经过层层筛选,最有冲击力的3件作品脱颖而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上提炼。”何镜堂院士告诉记者。目前,这个综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各家方案之长的中国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古”意“新”解透露新鲜气息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细细品味,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炼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同时,这些传统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新鲜气息——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的中国馆肩负着诸多“使命”。它能否成为黄浦江畔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