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300字

是一段....300字

关于神态描写的句子:

我的表弟明明,今年已经五岁了,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他机灵、淘气而又幼稚,胖乎乎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上理着个小平头,那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仿佛对一切都感到神奇似的。那张说话漏风的小嘴,总喜欢提些天真的问题,有时问得稀奇古怪,使别人无从回答。高兴的时侯,他总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同时嘴角边出现两个小酒窝。同样,哭起来,他也真够呛!不过,在他脸上,酒窝总是比眼泪出现的时侯多。

2.甜甜胖乎乎,大约三岁左右。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圆圆的。大大的脑袋瓜上面有一撮黑油油的头发调发地垂下来,盖在他那宽宽的额头上方。那两道淡淡的、短短的小眉毛下面,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啊,多么活泼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似的,还流露出一丝调皮的神色哩!那美丽的眼睛下面有一个微微上翘的小鼻子,还有两片红红的小嘴唇。身上还围着一块小围兜,围兜上锈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肉墩墩的小手抱着一块绿皮红瓤的西瓜。

关于动作描写的句子: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3、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4、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5、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6、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描写人物动作:

一、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手舞足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2
关于神态描写的句子:

我的表弟明明,今年已经五岁了,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他机灵、淘气而又幼稚,胖乎乎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上理着个小平头,那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仿佛对一切都感到神奇似的。那张说话漏风的小嘴,总喜欢提些天真的问题,有时问得稀奇古怪,使别人无从回答。高兴的时侯,他总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同时嘴角边出现两个小酒窝。同样,哭起来,他也真够呛!不过,在他脸上,酒窝总是比眼泪出现的时侯多。

2.甜甜胖乎乎,大约三岁左右。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圆圆的。大大的脑袋瓜上面有一撮黑油油的头发调发地垂下来,盖在他那宽宽的额头上方。那两道淡淡的、短短的小眉毛下面,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啊,多么活泼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似的,还流露出一丝调皮的神色哩!那美丽的眼睛下面有一个微微上翘的小鼻子,还有两片红红的小嘴唇。身上还围着一块小围兜,围兜上锈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肉墩墩的小手抱着一块绿皮红瓤的西瓜。

关于动作描写的句子: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3、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4、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5、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6、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描写人物动作:

一、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手舞足蹈

参考资料:百度

第2个回答  2012-10-21
关于神态描写的句子:

我的表弟明明,今年已经五岁了,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他机灵、淘气而又幼稚,胖乎乎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上理着个小平头,那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仿佛对一切都感到神奇似的。那张说话漏风的小嘴,总喜欢提些天真的问题,有时问得稀奇古怪,使别人无从回答。高兴的时侯,他总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同时嘴角边出现两个小酒窝。同样,哭起来,他也真够呛!不过,在他脸上,酒窝总是比眼泪出现的时侯多。

2.甜甜胖乎乎,大约三岁左右。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圆圆的。大大的脑袋瓜上面有一撮黑油油的头发调发地垂下来,盖在他那宽宽的额头上方。那两道淡淡的、短短的小眉毛下面,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啊,多么活泼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似的,还流露出一丝调皮的神色哩!那美丽的眼睛下面有一个微微上翘的小鼻子,还有两片红红的小嘴唇。身上还围着一块小围兜,围兜上锈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肉墩墩的小手抱着一块绿皮红瓤的西瓜。

关于动作描写的句子: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3、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4、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5、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6、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描写人物动作:

一、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手舞足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