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书法真迹现世,他用近461套北京四合院买下,后来怎样了?

如题所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李白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由于他的诗气魄豪迈乐观上进,情景唯美,所以被人尊称为“诗仙”。诗仙的生活是很惬意的,每天到处旅游、喝酒、谈天说地,因此他才有许多的时间来吟诗作对。相反,袁世凯跟李白比起来完全是一个苦逼人生,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努力的工作,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能够被历史联系到一起来。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他所在的时代正是唐朝最为鼎盛的时代——开元盛世。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并不是当“诗人”,而是做一个“帝师”,为皇帝治理国家出谋划策。所以李白一生所学就很驳杂了,他会剑术,会纵横术,吟诗作对无所不通,同时还是个相当不错的书法家。但是人们对于李白的认识大多都停留在李白的诗上面。

李白平生也写了不少书法,但是绝大多数都失传了,唯独留下来了一份《上阳台帖》,是其世间唯一的真迹,被后世的文人骚客视为珍宝,连许多皇帝也都忍不住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大名。不过这份唯一的真迹传到清朝灭亡之后,渐渐地不知所踪。人们知道世间本来是有这份李白的墨宝的,但是现在却不知道这份墨宝究竟在哪里。

清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袁世凯促成的。虽然袁世凯背叛维新派,又坑了一波孙中山等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的日本人更害怕袁世凯统一中国,因为他有统一中国的实力,而且曾经袁世凯驻守朝鲜的时候就让日本人吃瘪过。

1915年,日本人逼迫袁世凯签订秘密条约二十一条的时候,袁世凯故意把这份暴露给民众,在把自己惹得一身骂名的同时,也让条约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无法签订。所以相对于孙中山等人来说,不考虑道德水平的话,当时的袁世凯是外国人最难搞定的中国人。不过袁世凯显然没有一点儿自觉,他不仅想统一中国,还想做皇帝,最后做了十几天皇帝之后死去。

不同于袁世凯一身的骂名,袁世凯的后人大多是比较出名的专家、学者,没有什么比较坏的名声。其中他的侄儿张伯驹还跟诗仙李白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结下了不解之缘。张伯驹出生于1898年,由于他是袁世凯的侄儿,在当时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了。虽然后来袁世凯不幸早逝,但是袁世凯的势力仍然存在,张伯驹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出身贵族,加上钱很多,使得张伯驹爱上了收藏文物。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张伯驹对祖国的几千年文化十分的珍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保存一些濒临失传的文物。1937年,他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李白真迹《上阳台帖》,惊喜万分的他马上提出向朋友购买这份宝贝。他朋友也是个爽快人,告诉他,只要钱给足,啥都不是事儿!

这就好办了,张伯驹最不缺的就是钱了,他表示愿以20万大洋购买李白真迹,当年这个价格相当于北京核心区1530多间四合院的价格,可见张伯驹开价之高。财帛动人心,朋友在张伯驹的金钱攻势下立马“低头”。张伯驹当即拿出6万大洋的预付款,先把宝贝拿到手再说——这相当于461套四合院。

当然,如果张伯驹仅仅只是不缺钱,并不值得我们现在来歌颂他。1937年很快就发生了七七事变,日本人打进了中国。更为麻烦的是,他们也知道张伯驹拿到了李白的真迹。日本人是个很奇怪的民族,一方面他们对中国的各种文化、文物垂涎三尺,另一方面又有着不可理喻的民族自负感情,他们现在迫切地想得到这幅书法。

日本人直接对张伯驹说,他们要“买下”这幅李白的唯一真迹。张伯驹作为袁世凯的亲侄儿,对日本人本来就没啥好感,这时候日本人气势汹汹地入侵中国还要来强买强卖,当然不能答应他们了。于是日本人就把他抓了起来,放在大牢里严刑拷打,逼迫他说出《上阳台帖》的下落,张伯驹却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说。可见张伯驹既不缺钱,也不缺骨气!

张伯驹毕竟是当时的知名人士,不论是他袁世凯侄儿的身份还是爱国人士的身份,都是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的。在折磨了张伯驹8个月之后,无可奈何的日本人最终只得把他放了出来,张伯驹把自己收藏的文物悄悄地藏在衣服、被子里面逃了出来。后来新中国建立后,张伯驹把自己收藏的许多珍品都无偿地捐献给了国家,这其中也包括李白真迹《上阳台帖》。可见张伯驹当时死命保住《上阳台帖》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个人喜欢,而是出于民族尊严的考虑。他是一个有傲骨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