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姓什么?是姓“欧”还是姓“欧阳”?

如题所述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姓欧阳,欧阳是复姓。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欧阳修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扩展资料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柳古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柳古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

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

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3
欧阳修姓黄?胡扯!!!看到这个东东几年了,实在忍不住说几句了。百度也太不分事实了,这样的没经过严格论证的东西随便让人放在正规严肃的百度里面当作普及知识传播,而且还是针对一代文豪欧阳修,影响太坏了。
为什么此前谣言满天飞至今在百度百科贴吧什么的还到处看到这样的谣言呢?为什么欧阳的人没有出来反驳呢?这个谣言此前并不是没有反驳,在欧阳家族的一些内部网站上针对这个谣言已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驳斥,但是相对于谣言满天飞,驳斥范围太小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到,反而认为欧阳姓的人在默认。是要将这个驳斥的范围扩大的时候了,一个人的力量相比散播谣言的众多人显得非常渺小,但是谣言终要去捅破它才会破,不捅就永远不会破的,希望大多数人能够一起站出来捅破这个谣言,将这个贴子转发!
这位造谣人士自以为发现新大陆一样臆想的话,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很清楚就看出问题。江西和福建的欧阳氏谱从第一世欧阳通、欧阳韶开始就是不同的两个人,也就是说江西和福建的欧阳姓是不同的人分别在江西、福建两地繁衍的,更搞笑的是后面,两个不同的派系,相距遥远的两地,两个爹生出同一个儿子欧阳修来,是同名啊,还是错谱了啊?自以为发现新大陆臆想的造谣人士,对自己依据的东西是对是错都没搞清楚哦。那么,这位造谣人士没搞清楚的东西,真相是什么呢?江西谱和福建谱因为历史久远,战争动乱不断,都有错误。江西谱在记载上因为历史原因或年数隔得太久有时到了只凭记忆来记载的地步,象文革,许多家谱都烧掉了,这中间造成年龄对不上、世系出现缺失,是没办法再回到过去补救的。福建谱在历史中更错漏得多,所以为修全家谱,福建欧阳就到江西来寻根,和江西谱挂上。将欧阳修挂在他们的名下,也为他们争光啦。有点要说的是,挂并不是无缘无故挂的,当时福建谱上有个欧阳郴,注意是郴字,江西谱上有个欧阳彬,彬字哦,福建谱为挂上江西谱,就将这两个人视作同一个人,欧阳彬,欧阳郴,差不多,就这么挂上了,因为其它名字差得更多,挂不上。好了,就出现江西谱上一个欧阳修,福建谱上一个欧阳修了。真实的欧阳修只在江西成长,福建那个只是摆个名字在谱里面好看而己。好了,大家觉得嘻哈吧,这位造谣人士将摆在谱里面争光的名字当作真正的欧阳修在福建出生成长了。看看宋史就知道,欧阳修在哪出生成长的啊?对了,江西。好了,说下一个问题。
这位自以为聪明的造谣人士认为欧阳修在修自己家谱时写的嗣孙,是在提示他欧阳修不姓欧阳呢。呵呵,他对嗣这个字不太了解,反正嗣就不是亲孙,是继承的,是吧?是这样意思?他认为的是这样意思吗?那皇嗣是什么?皇帝的继承人,就不是皇帝的亲儿子了?有没有听过过继这个词啊?有没有听说过嗣这个词呢?只听过过继,没听过过嗣对吧?这下明白了吧,嗣是继承正统的意思,并不是说就不是亲儿子哦。
至于造谣人士说的黄姓状元,和福建欧阳氏有关系,和江西欧阳氏却关系不大哦,和欧阳修本人更关系不大哦。大家知道,曹操传里对曹操本姓夏候有记载,欧阳修也算是个大人物哦,怎么对自己的本姓不重视,反而还去修欧阳家谱,不去看黄氏家谱呢?欧阳修如果不姓欧阳,他应该在生活中会提及的,他母亲也会告诉他的,宋史里面也会有记载的,哪用的千年之后造谣人士来造谣呢?还依据的仅仅一个嗣字和两本都有错误的家谱?说欧阳修为名声不敢在生活中提及要在家谱里隐讳的提出来,这真是笑话啊,欧阳修当时贵为宰相,重归祖宗本是荣耀之事,人说改朝代不改姓,欧阳修如果姓黄,皇帝都会让他改黄,还有谁敢阻拦他?相反,当时皇帝是积极支持他修欧阳氏家谱的,本姓欧阳啊。
造谣人士和福建家谱较真。家谱是用来记载大略的哦,经过几千年蹉跎还能保持大概源流,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非要和几千年战争不断辗转不断的家谱较真,说它不能有一点错漏,你还不如去考证中国神话传说,然后站在悬崖边上象嫦娥一样两只手一张想象飞到月亮上去呢。实在不行,你就去找孔子家谱,然后你又发现孔子也姓黄了!!
无论黄也好,孔也好,欧阳也好,都是中华炎黄后裔,归根到底,都会归到一个父亲那里!
第2个回答  2010-09-19
欧阳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19

第4个回答  2010-09-19
姓欧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