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谁?

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谁?
A.保罗.郎格朗
B.埃德加.富尔
C.勒内.马厄
D.科林.鲍尔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过程:
1. 主张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思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古已有之的。如中国的孔子,早期伊斯兰教,都有提出。
2. 18-19世纪末,终身教育思想扩展到成人社会,代表人物是莫尔和欧文。
3. 进入20世纪后,成人教育得到更广泛的重视,1919年在英国召开了成人教育会议,提出教育是人的终身过程,直到80岁还是可以接受教育。这个时期我国的代表人物是陶行知。
4.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由1965年开始,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所提出。1965年在巴黎召开推进成人教育得国际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保罗•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终身教育宣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确认了朗格朗德终身教育思想理论。
"终身"一词的含义在终身教育思想中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空间上是一个人所受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维持和制约着人的社会属性;而且还是对一个精神生活的关注,为着人们现实和未来的幸福和完满而努力。在《学生生存》中把培养"完人"作为其奋斗目标,把"科学的人道主义"作为其价值追求。这一内涵使终身教育论者从不同侧面对已有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也使终身教育思想从这些方面构建起来,从而使终身教育思想成为构建连续统一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组织原则。

  终身教育同该时期出现的"非学校化运动"在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和改造上都是激烈而不遗余力的。从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来看,它们都是激进的、革命的。终身教育思想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更加开阔的教育思维空间,提出了"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概念。这正是一种新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它也像其他教育思想一样,在向人们描绘未来社会和教育的图景时,具有明显的理想性特点。

  缘此性格,终身教育成为了当代教育精神的象征,它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全面提高现代社会中人的素质,进而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

  其次,终身教育肯定了原有教育形式和方法,并尽可能以之为基础来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显现了终身教育思想在现实方面的建设性特点。

  终身教育思想并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并走向极端,而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教育的成就,用一种更现实的原则重新组合众多不同的部分,使之连续统一。终身教育的原则和建议更多的是提供给各国政府、教育机构、教育组织以及各界团体的,是为着构建一个"学习化社会"而努力的。早期的终身教育理论、观点并没有摆脱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国希望增加教育投资、改革现存教育、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其现实性或者说是保守性使之缺少把教育与学习联系起来、从受教育者--学习主体的双向互动中来认识教育活动,所以,终身教育思想向终身学习观念的演进就是必然的了。从总体上看,终身教育思想时时对现实可能性的关注,使其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稳健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1.世界上最早的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是1929年英国教育家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的专著。但耶克斯利在书中只是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未进行系统的论述。
2. 1965 年,法国成人教育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委员会”的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并发表了《论终身教育》的报告书,系统介绍了终身教育思想,标志着终身教育真正的概念化和体系化。自此,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
3.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终身教育思想带入了更高的认识层面和更加广泛的全球推进平台,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最终形成。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
(1)学会认知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
(2)学会做事
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
(3) 学会共同生活
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要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商学习(也称合作学习)。
(4)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要重视发展性教学,“知识--能力—情操”三维课堂教学目标,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5.概念: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的总和。也就是说,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它包括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它强调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进行,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第2个回答  2020-11-12
终身教育属于教育学的知识点,考查难度不大,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以单选题为主。那么,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需要通过理解性记忆进行掌握,以便在单选题中能够根据题干反选即可。接下来就针对终身教育的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一、概念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简单来讲,终身教育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进程中所接受教育的总和。涵盖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可以有正规教育,也可以包括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即人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二是包括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它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即教育要打破空间上的界限,打破学校的围墙,能够把终身教育的理念带向社会,让全社会都能做到终身学习。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最早产生的标志: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论终身教育》报告的发表。

3.最终形成标志: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提出了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即学会获取理解;学会做事,即能够通过学会处理事情,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能够与他人共同活动,加强合作;学会生存,通过终身学习,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以上三点,识记型题目掌握,在单选题中进行匹配即可。

三、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

1.终身性:贯穿于人一生中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接受各种教育培养的总和。

2.全民性:终身教育面向每一个人,对每个人来讲机会都是均等的,没有任何歧视和差异。

3.广泛性:终身教育可以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教育形式,也可以包括正规、非正规教育等。

4.灵活性: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等都可以由自己自主决定、安排,不受任何限制。
第3个回答  2020-11-11
教育领域里,历史上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的,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的教育家。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漫长的而又艰巨的训练和严格科学的方式刻苦的训练学习是绝对不会有什么成果的”,这里面已经涵盖了“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提出更加明确的主张:“儿童和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训练”。



而实际上呢,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的”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出生不但比柏拉图早124年,而且留下关于阐述“终身教育的”理论也比西方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更系统、更全面。孔子通过自己对于终身学习经历的总结,提出了一个较早而又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理论规划:“吾十有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无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套理论,正是验证着孔子对于“终身教育的”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是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如果我们一直学习着 ,古代就不会有人们“伤仲永
第4个回答  2020-11-13
1.世界上最早的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是1929年英国教育家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的专著。但耶克斯利在书中只是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未进行系统的论述。

2. 1965 年,法国成人教育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委员会”的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并发表了《论终身教育》的报告书,系统介绍了终身教育思想,标志着终身教育真正的概念化和体系化。自此,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

3.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终身教育思想带入了更高的认识层面和更加广泛的全球推进平台,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最终形成。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

(1)学会认知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

(2)学会做事

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

(3) 学会共同生活

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要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商学习(也称合作学习)。

(4)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要重视发展性教学,“知识--能力—情操”三维课堂教学目标,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5.概念: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的总和。也就是说,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它包括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它强调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进行,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