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又叫国家管理机关,在法律上和实践中通称为政府。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通过强制和非强制手段对国家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制、职权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其中,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核心。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州或县(市、区)和乡镇三级人民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其监督。下级国家行政机关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3.国家行政机关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的组织。
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行政机关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
1.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2.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不同,可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3.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等。
4.按照行业和产品不同,可分为各种不同的专门行政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需要原则;
2.精简原则;
3.高效率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
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机关的结构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与部门结构,又称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指的是各级政府上下之间、各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上下之间,构成领导与服从的主从关系,这种上下排列组合方式就是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
决定纵向结构形式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管理层次,一是管理幅度。所谓管理层次,就是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管理层次。如我国行政机关分为中央政府(国务院)、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个层次。每级政府又有若干管理层次,如国务院有部(委)、司(局)、处(室)等层次;省政府有厅(局)、处(室)、科等层次。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者一个领导人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来说,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是成反比的。
行政机关的部门结构(横向结构)指的是同级政府相互之间和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之间,构成协调的平行关系,这种横向排列组合方式就是行政机关的部门结构(横向结构)。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之间,部(委)内部各司(局)之间,厅(局)内各处(室)之间,都是一种平行协调关系,共同对一个上级负责,这样就构成行政机关的横向结构。
研究行政机关的结构,有利于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设置和调整行政机关,寻求和建立适当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保证行政机关协调地、有效地开展行政管理。 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
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就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行政机关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行政机关的体制是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效能的一个中心环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凡将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而将该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各有其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凡是执行性、技术性与速决性一类的事务,宜用首长制,行动快,效率高;凡立法性、协调性、倾向性一类的事务,宜用委员会制,利于集思广益,避免个人专断。
2.层次制与职能制
层次制又称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故职能制又称分职制。通常,行政机关都是将层级制与职能制结合起来运用,以层级制为基础,在每一层次又设若干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又由分管各种事务的若干单位组成。这既便于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又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3.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不可一概行之,而应相互结合,合理运用,在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下级机关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根据行政主体这个定义,结合我国行政机关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
(一)国务院
国务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的职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国务院是行政主体。
根据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以及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国务院作为行政主体行使的行政职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行政法规权;
2.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
3.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
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行使行政职权的方式是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国务院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如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二)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国务院由各部、委和行、署、厅组成。各部、委和行、署、厅作为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或职能机关,依法对于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国务院组成部门一方面接受国务院的领导和监督,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就自己所管辖的事项,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因此,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部、委和行、署、厅)是行政主体。
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厅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
1.制定规章权;
2.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三)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主办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地位低于各部、委和行、署、厅。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的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和指示。因此,直属机构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职权主要包括:
1.制定规章权;
2.行政事项处理权;
3.裁决争议权。
(四)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是管理某些专门事项的行政职能部门,由于其管理的行政事务与一些部、委的职能有联系,因而就由相应的部委对其进行管理。这些国家局在其成立时就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依法行使某项专门事务的行政职权。因此,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具有专项行政事务管理权和裁决争议权。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地方各级所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
我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乡四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另一方面,它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管辖的地域范围内,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并依法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行政主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行政职权主要是:
1.制定地方规章权或发布决定、命令权;
2.本区域内行政事务的管理权;
3.领导和监督本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工作权。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独立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主要有:
1.决定和命令的发布权;
2.主管行政事项处理权。
(七)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根据有关组织法的规定,派出机关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对行政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履行了—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因此,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关有四种: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管理委员会。
派出机关的职权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项:
1.就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依法发布决定和命令;
2.就本区域内的行政事务依法进行行政管理。

4.依法设置的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1


行政机关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行政机关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是由国家依宪法和相关组织法设置并授予职权、代表国家进行管理活动的机关。因此它区别于政党、社会组织、团体。
(2)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这又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相区别。国家权力按职能分工,可分解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不同国家机关行使。立法机关行使的是国家立法权,司法机关行使的是国家司法职权,而行政机关行使的是国家行政职权,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行政机关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行政机关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分类:
(一)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的职权管辖的范围,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及于全国,而地方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只及于相应地方行政区域。
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依法享有职权,管理全国性行政事务,可以制定行政法规,采取行政措施,因此,国务院是一个行政主体。
国务院各部委是国务院的工作部门,部委的设立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部、委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部长、主任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召集、主持部务会议、委务会议。国务院的行政职能,根据性质的不同分配于各部委承担。因此,各部委必须按照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行使权力,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就自己所管辖的事项,各部委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直属机构是国务院主管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无需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直属机构具有自己主管的专门行政事务,它可以主管的事项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指示,因此,直属机构可以作为行政主体。
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地方行政机关一般分为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县、自治县、县级市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在某些地方,省级地方行政机关与县级地方行政机关之间还设有一级人民政府,即自治州人民政府、设区的市和市管县的市级人民政府。此外,我国地方行政机关还包括特别行政区政府,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也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及地方性的行政事务,主要由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实施。地方行政机关的地位可以分为政治上和行政上两个方面。在政治方面,地方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又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既要对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又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但这并不影响其在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地位。在管辖的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地方行政机关依法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省级人民政府是厅、局等;市、县级人民政府是局。职能部门在政治上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直接对政府负责,但在行政上是专门权限的行政机关,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某项专门行政事务。就其管辖权限而言,按照国家法律和本级人民政府的政策、决议行使权力,处理行政事务,具有一定的行政主体资格。
(二)一般权限行政机关与部门权限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权限的性质,行政机关分为一般权限行政机关与部门权限行政机关。一般权限行政机关的权限是全面的,涉及各个行政领域和各种行政事务,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的权限是局部性的,仅涉及特定行政领域和特定行政事务,如国务院各部委、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一般权限行政机关和部门权限行政机关都是独立的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由其本身承担相应职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但部门权限行政机关受一般权限行政机关的领导,一般权限行政机关有权向部门权限行政机关发布命令、指示,部门权限行政机关对一般权限行政机关的命令、指令、指示有服从的义务。
(三)外部管理行政机关与内部管理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的管理对象,行政机关可以分为外部管理行政机关与内部管理行政机关。外部管理行政机关管理的对象是作为外部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如公安、工商、海关、民政等行政机关,内部管理行政机关管理的对象是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及人员,如办公厅、机关事务局、编制委员会、研究室、档案局以及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机关。行政主体资格为外部管理机关所具有,内部管理机关通常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四)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是我国行政组织序列中的一种。所谓派出机关是指由一级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我国的派出机关主要有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设立的街道办事处。所谓派出机构是由政府的工作部门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管理某项行政事务的机构。在我国派出机构种类较多,如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
第2个回答  2020-10-25
第3个回答  2009-06-21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州或县(市、区)和乡镇三级人民政府。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
人民检察院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第4个回答  2009-06-21
政府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