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独放的诗句是

如题所述

卜算字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赏析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前苏联政权核心赫鲁晓夫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遭到严正拒绝后,便纠集世界上一些仇华势力,使用了一系列政治高压、经济封锁等手段,使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毛泽东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填了这首主题鲜明、意境深远的词。
词前小序,既“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屡遭投降派秦桧排挤和打击,情绪消极颓丧,遂以梅花自比。毛泽东同样以梅花为题材,与陆游孤寂、悲观相反,充满着自信和乐观。
毛泽东为什么认定梅花能够鼓舞振奋当时国人士气?梅花属阳性长寿命树种,具有不畏严寒的品质。再从气候和地理上分析,我国遭受寒流灾害几乎全部来自于西伯利亚地区,而梅花原始产地就在中国,又恰恰毫无畏惧那里的寒流,基于此,他借梅花藐视并回应前苏联政权的丧心病狂和背信弃义。通篇44个字,然精妙之处有四处之多,既两处鲜明对比与两处和谐共鸣。“送春归”和“迎春到”是消极与乐观情绪的鲜明对比;“百丈冰”和“花枝俏”是压迫与顽强态度的鲜明对比 ;“不争春”和“报春”是宽阔情怀与奉献精神的和谐共鸣;“山花烂漫”和“丛中笑”是成就感与自豪感的和谐共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从表面文字上理解,描写的是自然规律,既风风雨雨送走了春天,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其内涵是写当前国际斗争形势,暗示人们所期望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不难想象,作者一开始以纵横的笔墨和恢弘的气势,阐明反动势力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自然规律,足以使国人坚定情绪、保持乐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依然用自然现象比喻政治气候,不难看出作者岿然不动的信念,无论环境和气候多么恶劣,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枝头,与此同时昭示世人,任何反华势力的叫嚣都是枉费心机和徒劳无益的。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鲜艳夺目,馥香迷人,但从不以此而骄傲,只是充当报春的使者,让人们感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到来,实际是让人们看到社会主义前景是光明的,胜利一定会到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结尾句浪漫且富有激情,百花争艳,大好春光的时候,梅花早已结成了果实,俨然一个成熟者,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就当时背景另外一层含意是,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纵观全章,语句通俗但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一代伟人无所畏惧的豪迈情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无私无畏的道德风尚。当读者吟完上阙,会领略到梅花倔强刚毅、挺拔向上的性格,精妙之处在下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句,此也是该词的“意境”所在,渐渐地你会觉察到梅花有一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君子气魄,当读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下子豁然开朗,很显然,结尾句便是精髓。此时此刻,读者所有感慨完全进入了“笑”字里面,潆洄,澎湃。这个“笑”字,当之无愧通篇点睛之笔!

回答者: 紫弋 - 江湖新秀 四级 2007-1-4 19:42
《卜算子·咏梅》赏析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前苏联政权核心赫鲁晓夫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遭到严正拒绝后,便纠集世界上一些仇华势力,使用了一系列政治高压、经济封锁等手段,使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毛泽东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填了这首主题鲜明、意境深远的词。
词前小序,既“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屡遭投降派秦桧排挤和打击,情绪消极颓丧,遂以梅花自比。毛泽东同样以梅花为题材,与陆游孤寂、悲观相反,充满着自信和乐观。F
毛泽东为什么认定梅花能够鼓舞振奋当时国人士气?梅花属阳性长寿命树种,具有不畏严寒的品质。再从气候和地理上分析,我国遭受寒流灾害几乎全部来自于西伯利亚地区,而梅花原始产地就在中国,又恰恰毫无畏惧那里的寒流,基于此,他借梅花藐视并回应前苏联政权的丧心病狂和背信弃义。通篇44个字,然精妙之处有四处之多,既两处鲜明对比与两处和谐共鸣。“送春归”和“迎春到”是消极与乐观情绪的鲜明对比;“百丈冰”和“花枝俏”是压迫与顽强态度的鲜明对比 ;“不争春”和“报春”是宽阔情怀与奉献精神的和谐共鸣;“山花烂漫”和“丛中笑”是成就感与自豪感的和谐共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从表面文字上理解,描写的是自然规律,既风风雨雨送走了春天,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其内涵是写当前国际斗争形势,暗示人们所期望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不难想象,作者一开始以纵横的笔墨和恢弘的气势,阐明反动势力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自然规律,足以使国人坚定情绪、保持乐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依然用自然现象比喻政治气候,不难看出作者岿然不动的信念,无论环境和气候多么恶劣,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枝头,与此同时昭示世人,任何反华势力的叫嚣都是枉费心机和徒劳无益的。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鲜艳夺目,馥香迷人,但从不以此而骄傲,只是充当报春的使者,让人们感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到来,实际是让人们看到社会主义前景是光明的,胜利一定会到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结尾句浪漫且富有激情,百花争艳,大好春光的时候,梅花早已结成了果实,俨然一个成熟者,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就当时背景另外一层含意是,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纵观全章,语句通俗但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一代伟人无所畏惧的豪迈情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无私无畏的道德风尚。当读者吟完上阙,会领略到梅花倔强刚毅、挺拔向上的性格,精妙之处在下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句,此也是该词的“意境”所在,渐渐地你会觉察到梅花有一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君子气魄,当读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下子豁然开朗,很显然,结尾句便是精髓。此时此刻,读者所有感慨完全进入了“笑”字里面,潆洄,澎湃。这个“笑”字,当之无愧通篇点睛之笔!

附陆游原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附毛泽东原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回答者:匿名 2007-1-4 19:43
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回答者: william9938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007-1-4 19:44
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

回答者: 遗失的未成年 - 千总 四级 2007-1-4 19:47
《卜算子·咏梅》赏析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前苏联政权核心赫鲁晓夫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遭到严正拒绝后,便纠集世界上一些仇华势力,使用了一系列政治高压、经济封锁等手段,使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毛泽东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填了这首主题鲜明、意境深远的词。
词前小序,既“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屡遭投降派秦桧排挤和打击,情绪消极颓丧,遂以梅花自比。毛泽东同样以梅花为题材,与陆游孤寂、悲观相反,充满着自信和乐观。F
毛泽东为什么认定梅花能够鼓舞振奋当时国人士气?梅花属阳性长寿命树种,具有不畏严寒的品质。再从气候和地理上分析,我国遭受寒流灾害几乎全部来自于西伯利亚地区,而梅花原始产地就在中国,又恰恰毫无畏惧那里的寒流,基于此,他借梅花藐视并回应前苏联政权的丧心病狂和背信弃义。通篇44个字,然精妙之处有四处之多,既两处鲜明对比与两处和谐共鸣。“送春归”和“迎春到”是消极与乐观情绪的鲜明对比;“百丈冰”和“花枝俏”是压迫与顽强态度的鲜明对比 ;“不争春”和“报春”是宽阔情怀与奉献精神的和谐共鸣;“山花烂漫”和“丛中笑”是成就感与自豪感的和谐共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从表面文字上理解,描写的是自然规律,既风风雨雨送走了春天,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其内涵是写当前国际斗争形势,暗示人们所期望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不难想象,作者一开始以纵横的笔墨和恢弘的气势,阐明反动势力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自然规律,足以使国人坚定情绪、保持乐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依然用自然现象比喻政治气候,不难看出作者岿然不动的信念,无论环境和气候多么恶劣,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枝头,与此同时昭示世人,任何反华势力的叫嚣都是枉费心机和徒劳无益的。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鲜艳夺目,馥香迷人,但从不以此而骄傲,只是充当报春的使者,让人们感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到来,实际是让人们看到社会主义前景是光明的,胜利一定会到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结尾句浪漫且富有激情,百花争艳,大好春光的时候,梅花早已结成了果实,俨然一个成熟者,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就当时背景另外一层含意是,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纵观全章,语句通俗但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一代伟人无所畏惧的豪迈情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无私无畏的道德风尚。当读者吟完上阙,会领略到梅花倔强刚毅、挺拔向上的性格,精妙之处在下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句,此也是该词的“意境”所在,渐渐地你会觉察到梅花有一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君子气魄,当读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下子豁然开朗,很显然,结尾句便是精髓。此时此刻,读者所有感慨完全进入了“笑”字里面,潆洄,澎湃。这个“笑”字,当之无愧通篇点睛之笔!

附陆游原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0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第2个回答  2009-06-11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第3个回答  2009-06-09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6-09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答案: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参考资料:我的大脑,小脑和脑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