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中,政府采取了哪些救助灾区的政策?

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一)拼死保卫紫坪铺。地震发生后,水利厅领导迅速赶赴一线,靠前指挥。冷刚厅长带队奔赴紫坪铺水库查勘险情,当晚与永祥副主任、水利部领导、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保坝方案,落实排险措施,消除了对成都市的洪水威胁。并在全省迅速调集45艘防汛冲锋舟和操作手,于5月14清晨率先打通紫坪铺库区至映秀的水上救生通道,累计向汶川方向运送抢险、医务人员2万余人,抢运药品物资50余吨,运出伤员和受灾群众2万余人。

(二)安全科学快速处置堰塞湖。采取“宜炸则炸,宜挖则挖,宜冲则冲”的办法,唐家山、肖家桥等78处已排除险情,罐滩、石板沟等17处基本排险,老鹰岩险情降低,干河口等8处正研究排险措施。威胁最为严重、排险最为艰难、国内外最为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排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成功处置了213国道都汶生命线老虎嘴壅塞体,上级领导称赞水利人在“决战老虎嘴攻克世界难题”的战斗中,打了硬仗,打了漂亮仗。

(三)应急排除震损水利工程险情。一是全力排查险情。在全省水利系统抽调了3000多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水利部组织援川队伍,开展拉网式排查,在最短时间内摸清了全省震损水库的受损情况。二是建立了责任机制,对震损水库、水电站逐库逐站落实了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并在《四川日报》上公示。三是落实了避险预案,针对震损水库量大面广、危险性大的情况,指导地方政府及时制定下游群众转移避险预案,落实预测预报预警措施。对部分高危险情水库和位置重要的水库制定了出险报警方案、发放了群众预定转移路线明白卡和“水库溃坝怎么办”宣传画,指导群众安全避险。精心组织了中江、彭州避险演练,为震损水库防汛、群众避险提供了样板。各地也在省水利厅的要求下,组织开展了避险演练,提高了实战能力。四是紧急放水降低险情,对震损水库全部降低水位运行,其中210多座降至死水位,69座溃坝险情水库全部放空。五是抓紧应急除险,派出18个现场设计组和1个设计指导组,与当地水利技术人员共3000多人开展震损水库除险方案设计,组织省内外抢险力量1万多人抢险。目前,所有震损水库、水电站全部按计划完成应急除险任务。震损堤防应急排险完成633处,占总处数的90%。在7、8两月的强降雨中,震损水利工程没有发生新的较大险情。

(四)全力保障灾区应急供水。一是紧急排查险情。抽调省内精干技术力量,会同水利部派出的专家和地方水利部门,组成18个工作组,摸清了21个重灾县供水设施受损状况。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制定了《四川省地震重灾区乡村供水应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和《抗震救灾灾民安置点应急集中供水技术方案》,组织、指导地方水利部门迅速开展应急供水工作。编发了《抗震救灾饮水安全应急常识》,指导群众科学安全用水。三是解决应急饮水。紧急采购120辆送水卡车、1万只水桶和200台燃油发电机为重灾镇群众送水,投入临时净水设备6500台套、移动式制水设备46台、生命吸管1万支,保障群众应急饮水。四是抓紧抢修和新建供水设施。组织省内18支供水抢修队和上海、重庆、武汉、大连等的援川抢修队共400多人,与灾区水利部门一道,紧急抢修供水设施1590多处,新建应急集中供水工程2129处。五是加强水质监测。牵头与省建设厅、卫生厅、环保局、农业厅建立了抗震救灾供水保障联动机制;出动4辆水质监测车、数百名专兼职水质监测技术人员,对灾区集中供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断面及敏感水域共250个断面水质实行连续监测。到5月底,全部解决了575万灾区农村群众临时应急供水问题。并从6月初开始,供水保障工作向过渡期安置供水转变。目前,在21个重灾县,每个县都建立了多个供水示范点;全省1441处活动板房安置点建成供水设施,受灾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五)及时开展生产自救。一是抓紧恢复灌区供水。多方筹集应急修复资金6309万元,对受损灌溉工程进行应急恢复,基本解除了受损严重灌区的渠道、枢纽和重点建筑物的险情,于5月31日基本恢复应急灌溉供水能力,保证了大灾之年农业生产供水安全,实现水稻保栽2941万亩,仅比计划栽插面积少40万亩。二是抓紧恢复地方电力供电。96个由地方电力供电的受灾乡镇,除青川县马公乡被泥石流掩埋、石坝乡被石板沟堰塞湖水淹没丧失供电条件外,其余全部恢复供电。三是抓紧恢复水产生产。已恢复水产养殖面积20.75万亩,补放苗种8695吨。

(六)扎实开展防汛保安工作。一是认真落实责任,开展防汛督导。坚持24小时防汛值班,全面开展防汛检查,由10名厅级干部分别带领督导组,多次深入各地督查防汛责任制建立、防汛预案编制完善、抢险物资储备、抢险队伍组建训练等措施落实情况,并重点督促各地落实好1997处震损水库的度汛措施。二是全面排查受灾群众安置点度汛安全。对19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安置点进行了专项督查,对北川县金鼓村等5处安置点加强监测巡查值班,做好避险预案;对汶川县青沙坪等6处安置点,采取加高档墙、加固堤防等工程措施进行防范;对江油敬元村等8处隐患严重的安置点,下发书面通知限期撤离。三是开展防汛避险演练。南充、泸州等市州对防汛组织指挥、汛情预警、群众转移、险情处置、伤员救治等项目进行了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顺利完成灾后重建规划。本着对党、对群众、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了水利灾后重建规划,并顺利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审查。成功召开四川水利灾后重建对口支援19省市水利厅(局)长座谈会,实现了对口援建工作在项目、资金、建管和协调等方面的对接。

在水利抗震救灾的100天里,我们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水电部队以及水利专业施工抢险队伍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共出动抢险人员1.4万人,调集4000多台(套)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深孔钻、柴油发电机组等大型施工机械和应急设备,空军出动直升飞机近800架次、租借俄罗斯米-26直升飞机飞行90多架次,运送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3400多人次,炸药、给养、通信装备等各类物资近200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集装箱和油料罐90多台套,积极对堰塞湖和震损水利工程排危抢险,消除安全威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这一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是对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素质、能力和作风的全面检验。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水利系统的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队伍,是一支敢于负责、能打硬仗、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1
  川大地震一周年 从川震救灾看政府动员力

  (2009-05-12)

  早报导读
  纳吉:马将推动与我国广泛合作
  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前天同内阁资政李光耀会晤时,表示将在广泛课题上推动与新加坡的合作。[新马关系]
  中国学术界闹笑话 蒋介石竟变成「常凯申」
  中国5月出口同比续降 环比微升
  中国大学生保住就业 却保不住收入水平

  美少妇夜夜高潮的核武器
  前列腺—关键是腺体排毒
  阳痿早泄—自救新方法!
  哮喘支气管炎-海洋新药

  � ● 韩咏红 北京特派员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

  一年前的这一天下午,8级地震将天府之国四川撕裂成灾难现场,生命、房舍、农田被吞噬,震感远及越南、泰国与台湾。震后统计,将近9万人遇难或失踪,7000人致残,5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大灾难往往也是一场大检验。地震测出了灾民坚韧不拔的求生意志,也检验出全体国民爱心的强度。其间,政府亦展示出强大的动员能力——虽然震后更漫长的重建过程也显示,这个以官员为主体、政绩为追求的体制原有的缺点也未能完全被摆脱。

  除了废墟、瓦砾、催人泪下的惨状,大地震更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救灾现场的浓浓情意,以及举国救灾献身热情。这份由下而上迸发出来的爱的力量,其强度不亚于地震。

  2008年中国收到来自国内外慈善款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下同,约222亿新元),比2007年增加3.5倍,其中半数来自大陆地区居民个人的捐赠。官方社情调查亦显示,九成以上受访者都表示对灾区捐过款物。这还不算至今仍持续前往灾区参加志愿工作的民众所奉献的人力支援。

  地震还展示了政府与公民社会互补、互强的难得景象。在举国救灾的协力行动中,非政府组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资源,假如这次经验能够视为一种代表,它标志了社会摆脱国家对资源垄断过程的开始。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动员与组织力也得到验证与强化。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受访时指出,地震证明中国与西方国家一样,具有国家动员能力,差别在于西方国家动员仰赖的是民主机制,中国依靠的是党政组织。

  他认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过这次地震验证出来的动员能力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会有长期影响。不能说一定是积极的影响,但肯定有影响。”

  震后一年回望灾区,各地重建速度与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快速。四川政府数据显示,到今年5月初,将近80%的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任务完成。城镇住房任务完成约10%。

  在都江堰、成都地区的农村里,农民利用城乡统筹改革实验的优惠政策拉动社会资金以投资于农村重建。像被当局当作样板展示的大观镇茶坪村,农民以宅基地入股,企业家出资联合开设“农家乐”连锁酒店,之后农户住在酒店一层,二层辟成客房。这既解决了重建的资金问题,农户也多了就业渠道。

  值得肯定的是,政府对灾区的投资,主要都通过市场机制来转化成建设的力量,再间接转化成民众的经济利益。

  据本报了解,震前青川县建筑工人一天收入50多元,在重建资金的推动下,如今达到100多元。

  一些重建项目豪华?

  官方承诺,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能在永久性校舍中上课。至今几个备受关注的倒塌学校,新校址都接近完工,如都江堰聚源中学、富新二小等,不久后即能交付使用。

  然而,由政府主导,以富裕省市对口援建模式打造出来的重建成果,也引起铺张浪费、重建工作的优先顺序是否合理的疑问。例如聚源中学的新校舍足以与大学媲美;临街的房子修建得比其他房子漂亮;在民房重建样板区里,来访者或许一转身即看到破损的房子。

  这些现象透露的信号是:灾后重建的背后恐仍脱不了政府彰显政绩、追求门面的惯性思维。

  当灾区重建变成政府动员体制下的最大目标时,国家工作优先顺序的判断失误,也可能显露在重灾区与非重灾区的对比中:部分长期曝露在镁光灯下的重灾区居民,在多项补助下灾后经济条件可能比灾前更好,新城镇设计得美轮美奂;反之,那些没有受地震灾害的其他贫困地区,未必得到需要的照顾。

  抗震救灾表现出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利弊,也一样反映在重建工程中。由于资源过度集中,一些重建项目颇豪华,但其他地方资源缺口又极突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受访时提到中央政府提倡的“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从灾民的角度思考,而不是从政府、政绩的角度思考,才能找到重建应有的优先顺序。

  地震一周年,学校集中倒塌的责任追究与遇难学生家长的质疑难免再次出现。在四川政府坚持学校倒塌没有责任人的坚决态度下,相关讨论在国内媒体上完全消音,外媒采访受阻,有家长还被告知不得在孩子的忌日到学校集中哀悼。

  政府对家属追问与媒体采访的限制,让外界更为不解,相关课题成了地震一周年的最大疑问。

  《联合早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6-11
一起帮助重建家园!!!!!!!!!!!
第3个回答  2009-06-11
bu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