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普查 领导讲话

如题所述

  http://www.hntj.gov.cn/zhuanlan/2nd_agricultral_census/speech/more.as这上面有很多啊

  杨泰波副省长在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主要是在领导小组这个层面明确这次普查的意义、任务和要求,部署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刚才,马勇同志报告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总体规划和要求、我省的前期准备进展情况及近期工作打算,各位领导小组成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表示了积极的态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请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研究、细化。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国情国力调查。这次普查不单纯是一次农业产业普查,而是一次囊括“三农”问题的全面调查登记,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主要方面。搞好这次普查意义非常重大。

  1.近10年来“三农”的发展变化情况,要通过这次普查做出全面科学的历史判断。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我们湖南的情况来看,全省农业产业化已经推进了10年。一个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加销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农户等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转移、重组,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这些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做出准确的客观判断。进行第二次农业普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近10年来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成效,要通过这次普查得出客观公正的总体评价。农业普查是适应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全面监测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的手段。第一次农业普查以来的10年,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效果究竟怎样?还要不要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普查全面予以回答。从这次普查表中指标体系的设置看,无论是贫困村的数量、还是村集体财务状况;无论是农民的主要职业,还是外出打工的地点;无论是农户的收入来源,还是住房、资产支出状况;无论是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还是产品销售去向等等,都有相当全面的反映。可以说,这次农业普查资料既能反映微观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情况,也能够全面反映整个农村、农民的发展态势,这就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3.新世纪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通过这次普查获得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自第一次农业普查之后,我们已初步摸索了一套简要的农村小康监测指标体系,但那主要是用于监测到2000年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更是赋予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新的内涵。我们现有的常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都不能满足全面监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需要。这次农业普查的内容就是在研究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从农户从事何种行业,到是否参加专业合作组织;从饮水、能源、厕所等生活条件,到各种养老保险;从各类规模经营大户,到居民迁移情况;从新型合作医疗、村级养老补助等农村社会保障,到水、电、路等社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从医疗卫生条件,到文化教育体育组织;从农田水利及农村生产条件,到乡镇市场建设、社区规划等等,都成体系地设置了普查指标体系。因此,搞好这次农业普查,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村现状的基本数据,便于评估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这次农业普查是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

  4.“入世”后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扩大,要通过这次普查开展更丰富有效的比较研究。加强农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农业普查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并实行定期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制度。从西方国家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农业普查制度起,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定期开展农业普查。我国这次农业普查方案,就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世界农业普查方案及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经验。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和指标口径,对我国农业进行全面普查,便于进行多方面数据资料国际对比分析。这对于我国农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5.现阶段农村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要通过这次普查得到全面有效的促进和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统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统计方法制度由全面统计为主向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辅之以全面报表、重点调查、科学核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方法体系转变。这次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今后10年有关“三农”问题的抽样调查提供科学系统的抽样框,并为进一步做好常规的农村统计工作、搞准农村社会经济情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这次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搞好了这次普查,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组织大型普查的能力,在全社会普及一次“三农”知识教育、统计知识教育。此外,由于这次普查要求采用光电录入、网上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等先进手段,有助于推进统计工作的手段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要十分明确第二次农业普查的任务和要求

  这次农业普查的目的,就是要查清近10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在我省辖区内就要对全省所有乡镇、所有村(居)委会、所有农户,所有乡村人口,以及上万个非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全国统一的时间、统一的调查项目、统一的填写方法,进行全面登记,具体查清:(一)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六)农民生活质量情况。从2005年的准备工作算起,到2008年工作总结截止,整个普查活动前后将近4年。从本次农业普查对象的数量及其分布地域范围看,比即将结束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量还要大。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大,时间有多紧,我们省都必须高质量地完成好这次普查任务,拿出真实可信的普查数据。为此,特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1.要切实加强领导。全国农业普查不仅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瞩目。普查是政府行为,是由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首先要组织强有力的农业普查领导班子及其办事机构,选调强有力的普查骨干队伍,创造农业普查工作正常进行所必须的条件。目前,全省14个市州一级的普查领导班子及其办事机构已基本组建完毕,县市区一级的组建工作必须加快进度,乡镇村一级更需要抓紧启动,省农普办要督促各地按时间要求完成普查机构的组建。各级政府要把普查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通过层层签署责任状的形式,做出具体部署,把它抓紧抓实。担负农业普查领导责任的各级政府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责,名符其实,多过问,多检查,多督促,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具体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2.要密切部门配合。农业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凡参加农业普查工作的各有关部门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配合。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涉及到普查宣传动员方面的工作,由省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涉及普查经费和物质保障方面的工作,由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负责协调;涉及土地资源普查,国土部门要密切配合。统计部门和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所有涉及农业的部门,如军队、司法及农垦等系统,都要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以便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座的各位领导小组成员,一定要负起责任,把农业普查当作份内的工作来认真抓好。本次农业普查将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包干负责市县的做法,省农普办先拿个方案。在普查准备阶段、普查入户阶段和普查质量检查阶段,分别由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对所负责的市县及基层普查工作进行督查。督查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向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报告。在普查当日,请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到普查登记现场检查指导登记工作。

  3.要积极落实经费。进行农业普查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由于这次农业普查的调查对象多,且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需要印发的表格、宣传资料、培训资料等等也多,需要聘请的普查员、普查辅导员也必然增多,所需普查经费也必然相应增加。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分级负担普查经费的要求,积极筹措普查经费。财政厅讲的三条意见很好,省农普办要研究落实。考虑到不少乡镇乃至县市筹措普查经费的困难较大,省市两级要积极想办法对基层给予必要的补贴。各级农业普查机构在经费开支上要精打细算,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4.要搞好宣传发动。这次我省农业普查仅现场调查就需要50万现场工作人员参加,如果考虑到在整个历时4年的普查过程中,各级各部门的各类宣传、组织、试点、数据处理、后勤保障等等人员,需要动员参与的工作人员总数将达到80万人左右,普查对象更是多达1482万农户。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既要搞好领导的大动员,也要搞好普查队伍的大动员;既要搞好思想动员,也要搞好组织动员,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普查的积极性。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要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和领导好农业普查的宣传工作,动员组织宣传文化和新闻部门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普查的宣传动员活动。要向各级、各调查对象讲清楚农业普查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以及怎样进行,使他们真正懂得农业普查的有关知识,从而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5.要做好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这次农业普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专业性强,普查人员的素质就成了这次普查质量的关键。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市县人民政府,一定要按照普查办法的要求把好人员选聘关和培训关。普查人员选定以后,必须加强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制,国家负责培训省级骨干,省培训市县骨干,市县培训普查员和指导员。普查员经过培训后,由普查机构发给证件,持证上岗。在普查任务完成前,不得调动普查人员从事普查以外的工作。

  6.要依法如实填报。数据的准确性是决定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凡在我省内符合普查对象的有关单位和农户,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信。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对于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农业普查取得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个人和商业秘密要严格保密。

  7.要确保工作进度。从现在到普查登记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各级各部门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感,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普查工作进度时间表,充分借鉴第一次农业普查的经验,高质量、全面地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任务。

  三、要抓紧落实今冬明春的几项具体工作

  刚才,马勇同志已就今冬明春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结合大家讨论情况,再强调以下几点:

  1.抓好这次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有关会议精神请省农普办及时整理,印发各级各有关部门,并向媒体发一个新闻通稿,进行必要的宣传报道。各地也要召开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会议,落实领导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做出具体部署。

  2.精心筹备好两个会议。要在近期召开省人民政府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普办主任会议。可以考虑接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后召开,请省农普办准备好各种会议材料,包括各位领导讲话材料、参阅材料、责任状。请按程序向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报批。全省农普办主任会议,请农普办承办,马勇同志代表领导小组到会讲话。

  3.加紧对普查机构、经费、工作条件落实情况的督办。省农普办要督促各级农普办尽早编报预算,解决普查办必要的工作条件。省本级的经费,请省财政厅大力支持,及早安排落实。

  4.因地制宜做好我省农业普查的各项规划,特别要筹备好试点工作。在制定规划和试点方案中,要多作深入的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各部门要积极配合,献计献策,群策群力。试点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要扎实。试点情况要及时通报,试点经验要及时推广。

  5.搞好各级农普办的工作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对农业普查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要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制度和渠道,提高工作效率,突出工作实效。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完成好农业普查任务

参考资料:http://www.hntj.gov.cn/zwgk/ldjh/sjld/20060206004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31
中国党政文秘网 有你需要的的东东,过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