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26~50回读后感

好心人能快点吗

  为本人同学原创 请勿转载 谢谢合作

  手掌内挣扎的血泪
  ——读《水浒全传》有感
  张雨晨
  那一日梁山泊上风景,上一面“忠义”,下一面“替天行道”。谓之天罡地煞一百单八齐聚,人杰地灵三山五水来势。马骑麾下走阴阳八转世间好来风,水推船到开虚合乾坤万物皆诚服。
  一个宋江,文也不见雌雄,武又不能擎苍,面黑身矮,却偏是应了苍穹一颗天魁,梁山泊上叱咤风雨,左右令旗一指,众好汉十八般武艺在其心中生死相拼。名不见经传的一人,因为仗义疏财为人而识,不光光成为了一部长篇史诗的中轴,更将一起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演绎成中华五千年章回演义体小说的光辉典范。
  虽然读《水浒》在我是找不到半点渊源的,但自从喜欢上金庸笔下的江湖,这类打杀厮并的事情在我心里也自埋下了一段伏笔。
  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看得最早的是《西游记》。神魔鬼怪在吴承恩笔下栩栩如生,而今被我评价成“嘉靖年间的南柯一梦”,历史意义和艺术造诣在四书之间也只能趋于下首。
  接着是《红楼梦》,从哪一点都让人陶醉的十八世纪经典,我评价为“以一己之力超越百年思想的悲情余香”。
  之后尝试去读《三国演义》,却发现接受不了刘备这个人物,认为这部演义诋毁了我心中曹操的美好形象,夸大了诸葛亮的小聪明,于是决定等以后再读。未读完之前暂评价为“谁主沉浮人间笑的看本”。
  最后就是如今的这部《水浒传》,只后悔当时没早点读。远以为那是一群莽夫不知头尾,不认大局的流寇之作。现在才发现虽然这群人确实莽夫,但自成一系,把个腐败的王朝,罪恶的霸主打得落花流水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妙事。可惜了这一群豪杰结局都不尽人心,梁山起义如同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农民起义一样遭到无情的扼杀和封锁,既没有惩治到幕后的黑手,也没有切实的让百姓的地位一跃而上推翻这样一种封建当权的糟粕。但是从小寨的因果生灭来看,却恰到好处的揭示了某种失败的原因,暗示了一个悲剧的产生和无奈。
  水泊之上,对皇皇中国只不过弹丸之地。但那里聚集了精英,聚集了忠义,有千钧一发只欠东风的势气。他们是肝胆相照的兄弟,不愿山河清明只是回忆,替天行道屈指就是道理,力拔山河吼一声“起——”!在这里梁山义军就是大宋雄狮,要历史滚滚相告,一场春秋无人能继。
  黄尘之中,耳畔尚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誓言,空荡荡的水泊再也没有曾经“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的众人。四面的酒家,酒旗早就不知去向,哪里找志趣相投的伯乐安身一把交椅之上。心中不觉一阵凄凉,水浒英雄一生走的悲壮。天下这桌波澜壮阔的筵席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尾声。
  闭了眼,想见刀光剑影的过去,想起祝家庄,连环马,曾头市几场战。几何人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大世界就在眼前,小世界的洞天也在眼前,失败是一场教训,从容中走过了历史的深辙。惶恐没有人能做得整世的英雄。
  唯有现在,我在普洱茶烘托的茶香里看被水雾湿了的文字,有时摇头,有时点头,有时也发呆。这又是一个被神话了的战争故事,有缺陷,但是缺的完美。
  900多页的一本书,我也只能长叹一声“手掌内挣扎的血泪”,全当是最后的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9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第2个回答  2019-09-03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的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以下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内容,只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即可.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个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