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平原的成因

如题所述

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一侧下沉形成的低地谷地构造地貌,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

陕西的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粮仓之称。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 

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

渭河平原:

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为区分关东及关西地区,关东地区位于嘉峪关以东地区,关西即嘉峪关以西,故称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

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