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写作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写作背景如下:

1. 时代背景:

• 小说的创作开始于1975年,完成于1988年。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逐步走向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等。

2. 文学思潮:

• 在此期间,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开始在中国文坛流行。

• 路遥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也曾被批评为落伍,但他并未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

3. 个人背景:

• 路遥本人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经验也影响了他对于这部小说的创作。他出生在陕西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 他对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充满了关怀,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4. 主题设定:

•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主线,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复杂矛盾和纠葛。

• 小说反映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历史变迁中的心路历程。

综上所述,《平凡的世界》是在一个历史和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作者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2

《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

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9-04
1、背景《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 “冷落 ”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2、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版于1986年12月在文联社;第二版于3月在北京十月文艺于社正式发行。3、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 “农民血统的儿子 ”,是 “既带着 ‘农村味 ’又带着 ‘城市味 ’的人 ”,他坚信 “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所以他认为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 “毛乌素沙漠 ”,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4、平凡的世界人物点评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作者把孙少平与孙少安相比,少平无疑是作者付出笔墨更多的一个。可能也因此而忽视了少安。对于他们两个,少安留给我的印象更深一点。孙少安生活的曲折并不比孙少平平坦。只是由于孙少平的经历更加的富有激情而让我们的目光投向了他。事实上作者也有意的把他们两人做了比较。 孙少平:一个20对左右的青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且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去看待。但这样的人,他总有一天会看见希望之光。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在我看来,这就是生活的强者。(一)孙少平 — —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主人公孙少平便担负起实现小说这两个主题的重任。孙少平走过的路可谓布满荆棘,中学时只能啃着 “非洲 ”黑面馍支撑学业,毕业后外出闯荡只能做小工背石板,即便是招工入煤矿也是在恶劣环境中从事着高强度的体力活。当然,在本书中,承受苦难的并非孙少平一人,其兄孙少安所背负的苦难甚至要远大于他 — —至少孙少平还能在父兄的支持下完成高中学业。但与孙少安及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孙少平对苦难有着主动选择和迎接挑战的勇气,他甚至能够将对苦难的体验升华到人生哲学的境界: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受尽折磨,但他不仅仅将此看做是谋生活命 — —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 ‘热爱 ’自己的苦难 ”他相信,自己历经千心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 „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 ‘关于苦难的学说 ’。正是孙少平在巨大的苦难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和道德激情,以及面对困难的从容淡定和自得其乐,才使得这个人物显得熠熠生辉。道德的善良是孙少平的另一个特点。在自身积极追求和田晓霞不断引导下,他与生俱来的质朴与善良逐渐蜕变成为道德力量。在学校时他先后救过曾深深伤害过他的两个女子侯玉英和郝红梅。如果说救侯玉英还是良知的本能驱使,而救郝红梅则已是十足的理性举动。此时孙少平已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他写信婉拒侯玉英求爱,显得成熟而仁厚,与入学初的偏激与自卑判若两人。再到后来为救被包工头胡永洲欺辱的小女孩小翠而不惜自毁饭碗、与势不两立,已是纯粹的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的大丈夫形象。《人生》中的高加林与孙少平有些相像。他们都出身于贫苦家庭,都是高中毕业,都是当地农村的佼佼者,都曾在理想和现实巨大落差中痛苦煎熬,都将城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地。但两个人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高加林对现状是被动接受的,如果不是靠叔父,他可能一辈子都会在农村,他接受巧珍的爱情就表示他当时已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做好一辈子务农的准备。而孙少平则将人生道路把握在自己手里,勇敢地挑战现状。高加林的性格是阴郁的,而孙少平是乐观、积极的。面对困境孙少平始终表现出一种征服者的咄咄逼人的态度,凸显出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斗士的形象。孙少平在作者的笔下,一步步走向成熟。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没有接受调动,没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 孙少安:提起这个人,首先我们要赞叹的是: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开始和父亲共担生活重担。这种勇于承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为那些所谓的智者所不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已明白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亲情。当然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精神支柱会扩大为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是个没有理论指导的生活中的实干家,一个中的先觉者,更是优秀农民的代表。在承包了砖场,成了 “农民企业家 ”后,为自己的村修建了一所学校。这样一个 “农民企业家 ”已经能够这样支配金钱,使我们感叹真正的素质、能力、金钱观只有生活的课本来的真切。(二)孙少安 — —负重前行的跋涉者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 “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 ”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 “能人 ”。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 “闯世事 ”,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 “后方 ”就平安无事。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 “骚情 ”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 “阶级斗争 ”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 “双重压力 ”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 “仁 ”、 “恕 ”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 “烂包 ”,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 “背叛 ”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 “仁者 ”的典型。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时一番让 “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 ”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末期搞的 “生产承包责任组 ”,其内容已同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5、总评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去对待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09

《平凡的世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文革以后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国家由过去“文革”时期的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路遥把地点定在非常偏僻的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为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

路遥的身体状况也是在逐步下降。到了最后的抄写阶段,路遥已经无力站起。这时的路遥,已经不是用体力工作,而是纯粹靠精神力量在苟延残喘。

路遥

第4个回答  2023-10-14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西北农村为背景,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梦想、拼搏奋斗的过程。
《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主要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正值社会变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农村是改革的焦点之一,农民们在政策的指导下开始摆脱贫穷,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许多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这部小说中,路遥通过对各种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改革浪潮中的成长和变化。比如,主人公孙少安,他是一个勇敢的农民,他在改革初期,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然而,他的奋斗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苦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最终,他成功地改变了自己和村庄的命运。
此外,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其他人物,如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个有着高尚品质的人。这些人物的命运和成长过程,都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以中国西北农村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的珍贵史料。正如路遥所说:“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勇敢与懦弱、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幸福与灾难、欢乐与痛苦……都是平凡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这句话正是《平凡的世界》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觉得不错请采纳,谢谢点赞支持!追答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西北农村为背景,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梦想、拼搏奋斗的过程。
《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主要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正值社会变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农村是改革的焦点之一,农民们在政策的指导下开始摆脱贫穷,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许多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这部小说中,路遥通过对各种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改革浪潮中的成长和变化。比如,主人公孙少安,他是一个勇敢的农民,他在改革初期,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然而,他的奋斗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苦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最终,他成功地改变了自己和村庄的命运。
此外,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其他人物,如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个有着高尚品质的人。这些人物的命运和成长过程,都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以中国西北农村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的珍贵史料。正如路遥所说:“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勇敢与懦弱、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幸福与灾难、欢乐与痛苦……都是平凡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这句话正是《平凡的世界》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觉得不错请采纳,谢谢点赞支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