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耕地质量的分布特征

如题所述

6.2.3.1 不同类别耕地质量的等级面积分布特征

以优选等聚类分类为依据进行等级面积分布分析(图6-2)。

第1类优质耕地县域:面积合计占全市的23.1%,以2~3等地分布最多,均达到15%,其次是4~5等地,比重均达到13%;77.74%的耕地分布在1~6等,10~12等地分布很少,总共不超过3%。

第2类中等质量耕地县域:面积合计占全市的43.1%,以6等地分布最多,达13.74%,其次是5、7、8等,均达到12%以上,80.03%的耕地分布在2~9等,11~12等地分布很少,总共仅2.13%。

第3类劣质量耕地县域:面积合计占全市的33.8%,以8~9等地分布最多,均超过15%,其次是7、10等地,比重占14%左右,79.14%的耕地分布在6~11等,1~3等地分布很少,总共仅4.16%。

图6-2 耕地质量类别的等级面积分布

表6-2 耕地质量等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说明:全市只有秀山县和忠县Ii<E(Ii),达到了负相关水平。

6.2.3.2 不同类别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以优选等分类为依据进行分析。高质量耕地县域集中连片分布于渝西中西部地区,主城区包括西部的沙坪坝和南部的九龙坡和大渡口,其北部包括合川,西部包括璧山、铜梁、双桥、荣昌,南部包括永川和江津,尤其以中部相邻的璧山、沙坪坝、铜梁耕地质量最高。除荣昌分布于方山丘陵区外,其他县域分布在川东平行岭谷区西部,岭谷间平坝宽展,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分布。11个高质量耕地县域中仅秀山县孤立分布于渝东南南部,优质耕地主要集中在秀山小平原。

中等质量耕地的县域分布于优质耕地县域的西部,包括大足、潼南;北部,包括北碚和渝北;东部沿北北东向的平行岭谷谷坝延伸,优质耕地呈两条条带分布于岭谷间的平坝之中,一是沿巴南、南岸、江北向渝中肥沃的长寿、垫江、梁平延伸,二是分布于上一条带东部,包括綦江、万盛、南川、涪陵、丰都的西北部和忠县、万州,其优质耕地分布相对于上一条带更零散和破碎。

低质量耕地县域分布于北北东向条带状中等质量耕地县域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大部分为中高海拔的坡耕地。其中,东北部耕地分布的海拔最高,耕地质量低于东南部。东南部包括武隆、丰都的东南部和石柱、彭水、黔江、酉阳;东北部包括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