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强行限制农村的彩礼金额,你认为是好是坏?

如果规定彩礼的金额,是否有侵犯个人的权利?

  结婚本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被一道困难所拦住,那就是天价的彩礼钱。我感觉现在彩礼钱已经变味儿了,不像以前讨个彩头而像变相的卖女儿。要多少万?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一件事儿?结了婚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如果彩礼钱真的添加,那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不是非常累?你忍心让他们生活得那么累吗?

  在自己能力之内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应该要多少多少万。当然。在自己承受之内也可以要。但是得考虑一下孩子未来的生活,他们是否还得为彩礼钱奔波。

  在北方彩礼钱还好,不是特别的贵,因为北方人也不是特别的在意这笔钱。在南方有的省份彩礼钱必须是多少多少万,甚至什么万紫千红一片绿,甚至什么人民币多少多少斤这都是有的。而在有的农村的彩礼钱简直是天价。我认为强制限制彩礼钱是好的。现在有的年轻人恐惧结婚为什么?男方的家长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到最后就为了彩礼钱和楼或者车。一辈子白干了。楼和车不应该是两个人奋斗的结果吗?而不是家长给的。

有的女方家长选择天价的彩礼钱,我感觉不像是结婚,而是在挑商品一样,这个商品多少,那个商品多少?他们把结婚看作一件商品。而农村有的人攀比彩礼钱,我女儿嫁出去了得了多少彩礼钱我就要比你高,所以这点一点一点往上增。

  结婚最重要的是两情相悦,如果家长替孩子选一个另一半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吵架。难保他们感情上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尽量还让孩子自己去选另一半。彩礼只不过是个喜头。但是天价彩礼却不行了,已经彻底变味儿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7

如果农村彩礼统一限制在五万以内,自然是好的,但是可别忘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农村,一些对彩礼的攀比,已经蔚然成风,如果遇到通情达理的女方家长,所有的一些都还好说,一切都会很顺利。否则,有男方吃的苦。

还记得我姐结婚的时候,我姐是远嫁,她和姐夫是在深圳认识的,姐夫家是甘肃的,是军人。俩人就在深圳参加的集体婚礼,随后回来再宴请亲戚朋友。那时候说彩礼的时候,根本也都没有多要,大概好像是三万多吧,但最后也都全部给我姐了,虽然俩人现在还在深圳租房(家里他们自己买的有),但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这也是父母最大的希望。

现在跟古代不一样,女方一出嫁,就几乎永远回不了娘家。现在只要有时间,想回就回,没有太大的问题。有时候说,女方要彩礼就是卖女儿,这点我不太同意,毕竟人家也把闺女养了这么大,多少要点,也无可厚非,但也要双方自愿,根据男方的具体情况而决定。

第2个回答  2019-08-27
我认为,强行限制农村彩礼金额,是好的。
现在,很多省份例如江西、东三省、湖南等地,彩礼金额高的离谱,都变了味,很多年轻人因为高额彩礼结不了婚,很多家庭因为结婚致贫,照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这种状况一直在恶性循环,彩礼越给越高,绑架了太多的家庭,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因此,必须由政府牵头,对这些不良的风俗加以限制和引导。
第3个回答  2019-08-27
当然好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彩礼金额也有水涨船高之势,而且盲目攀比的现象也屡有发生。男女青年恋爱结婚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人生大事,但由于这种恶习的存在,条件不好的就会发生各种纠纷。轻者男女两家产生对立,影响孩子们的感情。重者因男方彩礼达不到要求,使本来可以走入婚姻殿堂的遭到搁置,甚至因此分崩离析一拍两散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如果能使彩礼钱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是普通农村男女青年的福音。
但是农村要彩礼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一种习俗,这种约定俗成不是一道强制命令能够根除的。同时要彩礼是男女双方家庭的事宜,也是一件私事。国家不可能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进行强制规定。最稳妥的办法是正面引导,加强教育,使农村要彩礼的固有观念逐渐转化,以形成健康的恋爱嫁娶观,最终使每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4个回答  2019-08-27

当某些习俗已经造成社会不安或倾家荡产的地步,那就必须要有行政法律来制止了。

并不是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某些事情已经超出了普通民众能够承受的能力,那就会造成不安或贫困,目前某些地方的高彩礼就是不正常现象之一。近几年,“彩礼”成为了社会舆论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原因是现在的“彩礼”金额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变味了。有人说,现在是女方出嫁,男方出高价,婚姻已经沦为了一场买卖。也有人说,彩礼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是自然传承下来的,无可厚非。在中国农村地区,彩礼金额(不含房、车)在10万元以上的比例超过了1/4,甚至个别地区(1.59%)的彩礼金额达到了20万元以上。

对此,我认为国家出台法律法规,对彩礼进行限制无可厚非,既然是一种形式,何必要攀比,就像整治四风一样,严查严打严限,征收高额税收,提倡婚事简版,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