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些人的名字很奇怪,像是外文音译?

如题所述

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主要是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有很多古诗词现在读起来并不押韵,但却能够成为千古名篇。能够千古名篇的古诗词肯定不是打油诗,必然会严格按照韵律进行创作,这其实就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区别。所以,很多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奇怪,也是因为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所造成。从这一点上看,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伟大。正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即使是古今、南北的语言不一致,才能够将中华文化流传下来。

第一,春秋战国时代人命很奇怪,主要是因为古今汉语不同导致。其实,不要说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名,即使是今天,很多南方地区的人名,如果用音译的方式翻译成普通话,可能也像是外国人名。趣评是东北人,大学期间在江西读书。当时是第一次离开东北,赶紧江西南昌方言一句也听不懂,与听英语的感觉差不多。在与江西的同学熟悉以后,据说很多地方甚至是同一个县都有很多方言。幸亏普通话推广的比较成功,全中国人交流起来才没有多少障碍。

在《战国策》、《春秋》、《左传》等历史书上面看到的春秋战国时期人名,用现代普通话读起来可能会显得非常拗口。但回到春秋战国那个时期,恐怕都是比较正常的名字。经过了2000多年的演变,现代普通话与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语音必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此外,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起名字比较偏向于起“贱名”,都比较有时代特色。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读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字,肯定会觉得拗口。

第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普通民众只有名,贵族才会有姓氏。在与大家普及一个常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通民众只有名,而没有姓氏。而作为春秋时代的贵族,不仅仅有名有姓,还有氏。举个例子,秦始皇姓嬴、赵氏、名正。春秋战国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秦始皇正确的叫法是赵政,而不是嬴政。对于秦始皇女儿们的称呼,就应该是嬴XX。而作为普通民众,在春秋战国时期,只能有名。

直到秦汉时期,姓氏合一,普通百姓也能够有了姓氏。事实上,我们的邻国日本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普通民众才有了姓。日本为何会有很多奇怪的姓氏?如山本、井上等等,都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普通民众自己的发明创造。

总结一下,很多春秋战国时期人名读起来比较拗口,主要就是2000多年之间语音的区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2

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很奇怪的名字比如说勾践,夫差,要离,阖闾等等这些名字的确是音译而来的,因为当时这些地方比如说吴国,越国都不是在中原地区,他和中原的确的话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现在一个英文名翻译成汉文的话也只能选择音译。

首先要知道春期战国时期的名字,当时的男虽然是有姓氏,但是人们相互之间称呼的话都是只称呼氏,而不带上姓。比如说嬴政的儿子扶苏,秦二世这两个人人们都是称呼他们的氏,而不带上姓,以至于到了现在甚至有人因为扶苏,胡亥不跟着嬴政姓”赢“。

而当时这个”氏“他也不是固定的,这个氏会根据这个人的官职,封地等来变化的。就比如说春期战国时期晋国的先轸,这个”轸“其实才是他的姓。但是他又叫原轸,原因就是他一开始的封地是“原”,后来又变成了“先”,所以他的名字也跟着他来变化。

而女子就是和男子刚好相反,虽然这个姓是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的,但是都是将“姓”放到名字的后面,和现在是刚好相反,就比如南子其实就是一个姓”子“的女子。而孔子其实也是姓孔。总之因为当时的特殊原因就导致他们的名字在现在人看来就有一些古怪了。

除此之外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名字的确是在当时就是外文音译的,要知道当时的越国,吴国都是强国,但是他们所处之地却是在整个天下的边缘,这些国家其实就是百越之地。不说当时,就说现在有些地方都还说着当地的方言,其他地方的人根本就听不懂。所以这些地方的人的名字想要翻译过来的话就只能选择音译了,这也就到导致本来就奇怪的名字音译过后就更加奇怪了。

第2个回答  2020-05-14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惜字如金,他们起的名字都是有所指的。比如有的一个字就代表着一个意思,而且许多字现在已经不用了,所以我们听着像外文。
第3个回答  2020-05-14
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有些人的名字很奇怪,主要是因为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一面,因此在起名字上也是凸显着自己的个性与张扬以及与众不同的。
第4个回答  2020-09-20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没有固定的姓氏,所以他们就根据和官职的变化而把名字所改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字都非常奇怪,比如夫差和勾践听起来就像是音译的名字一样,其实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比如孔子的父亲叫做叔梁纥,还有老夫子见过的那位女子叫做南子。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名字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男的一般都称氏而不是姓,但是又不是很稳定,他会跟着的封地,还有官职的变化产生变化,我们所非常了解的晋国的大元帅先轸,他又叫原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是有一个封地,这个封地的名字是“原”所以他就被称为了原轸。而我们提到的那个叫做南子的女子,是因为她姓子,在当时的女子是称姓不称氏的,虽然姓是不能改的,但是当时的人们一般是把姓放在后面的。

我们中国伟大的孔子先生也是姓子的,我们回到孔子父亲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当然是不会姓叔,我们提到孔子其实是姓子的,那么她的父亲肯定也是姓子的,值得说的是叔也不是孔子父亲的氏,他的氏是孔,叔梁纥其中的叔梁是孔子父亲的字,纥才是他的名,还有就是孔子的祖先,孔子的祖先是孔父嘉,孔父嘉的字为孔父,嘉为名,所以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字为氏,称为孔氏,孔子的孔就是因此而来的。

在当时吴越的人都是称为越人,他们的语言确实和华夏不一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楚王的弟弟鄂君子在河中游玩的时候唱了一首歌,后来被翻译了过来,这就是非常有名的《越人歌》,《越人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首翻译的歌曲,由此推出夫差、勾践等名字,确实是音译的,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