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如题所述

面对疫情,相信大家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和行为准备。病毒毒力、个人易感性等是关键,良好的身体素质可降低发病风险并可改善疾病预后。尤其冬季病毒活跃,除了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接触病源外,个人应保证自身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一)保持健康居家环境

1.居室应保持常态通风,至少要保证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2. 居室保持清洁整齐,勤晒衣被,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二)安全使用家庭用车

1.保持车内卫生,日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处于室外空旷场所时,可开窗通风换气。处于地下停车场等密闭环境时,建议关闭车窗,使用空调内循环进行通风。



2.建议车内配备手消毒剂,从公共场所返回时,可先用手消毒剂清洁双手。当健康状况不明的人或有可疑症状的人搭乘后,应及时开窗通风,并使用有效的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对其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消毒,如车门把手、挡风玻璃、座椅等。



(三)落实日常防护措施

1. 科学佩戴口罩。在密闭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建议佩戴口罩。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在公共交通工具或医院等环境中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2.日常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回家后应及时洗手,取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冲洗;手上无可见污染物时,也可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20-30秒,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减少用手触摸口、眼、鼻等易部位,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也应立即洗手。



3. 提倡安全饮食习惯。保持餐具清洁,使用公勺公筷,或者实行分餐制。

4. 私人物品不共用。家庭成员的毛巾、洗嗽用品等应该每人分开,并经常清洗晾晒。

5. 注意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注意纸巾不要乱丢;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等易感染部位。

6. 遵守“一米线”,不扎堆、少聚集。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聚餐聚会时不要超过10人,尽量减少聚餐人数,缩短聚餐时间;少走亲访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四)加强机体免疫力

1.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

2.提倡健康平衡膳食。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类,保证吃动平衡,戒烟限酒。

3.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公众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提高个体和群体免疫水平。



(五)关注疫情动态,合理安排近期生活

1.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政策,适当准备生活必需品及食品。一般情况下,存储家庭人口3-4天的食物分量比较合适。对于生鲜等保质期短的食材,切勿一次性过多采购;耐贮存的食材如大白菜、卷心菜、根茎类蔬菜、耐贮存水果及干货等可适量储备;根据各种食物的成分特点,采取不同的储藏方式,做到温度适宜、生熟分区。



2.合理安排个人行程,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病例报告地区。如近14天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城市,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健康码出现红码或黄码等情形,第一时间社区报备接受管理,配合疫情防控管理,不能刻意隐瞒个人行程和与他人的接触史。
总之,特殊时期不方便去医院,但也不能放松怠慢,规律服药,密切监测身体状况,适量运动,保持好心态,认真做好防范,避免病毒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3
1) 外出回家及时更换户外衣服、户外鞋。
2) 摘掉口罩,不要触碰囗罩外侧。使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洗手。
3) 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做好家居清洁。
4)定期消毒手机触摸屏、钥匙、门把手等常接触物品。
5)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医。
6)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健康心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