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时期气温虽逐渐下降,但还不是很冷;

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扩展资料: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

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南方有些地区仍是青山绿水、温暖宜人,华北及黄淮地区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补充土壤水分不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2
01 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冬季自此开始。但其实在古人的眼中,冬,应该是“终”的意思,是万物收藏的寓意,秋收已经完成,收获的庄稼已经保存好了,可是安安心心的过冬天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冬季开始了,万物收藏完毕,要开始规避寒冷了。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在南方,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北方,人们爱吃饺子。

立冬意味着从秋天进入到下一个季节了,对于这样节气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日常饮食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保持健康精神的生活状态,才能更好的抵御冬天的寒冷。在中国立冬到来这天是会有不少的传统风俗,暖炉会、采桑叶、吃羊肉、吃饺子、立冬游泳、南方热补等等,这些传统风俗都代表着人们对于冬天到来的欢迎。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第2个回答  2021-01-05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立冬是中国24个节气的其中之一,究竟这个立冬真实的含义是什么呢?到了立冬这个节气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下面让我们共同去了解吧。
01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02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03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04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05
关于立冬的相关谚语: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特别提示
简单一点的去理解,立冬就是开始进入冬季了,到了这个节气,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生产要安排好。
第3个回答  2020-11-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