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吉他左手怎么放?

我刚刚学啊,不知道左手指法应该怎样,怎么放?

一开始,还来不及做任何动作,你只是看着手中的木头,就激动的不行,在此之前,你已无数次的在各种视频媒介里被那些行云流水般的演奏打动,无数次的任由木头发出的天籁浸润你的耳朵,现在,它就在你的面前,你的手中,就在你的怀里,那一刻犹如置身天堂,难以置信。接着,你试着把手指(很可能第一次伸出的就是左手食指,除非你是左撇子)放在琴弦上,大多数人会毫无顾忌的用力把弦按向指板上的音品,恐怕是由于太兴奋了,实际应该感触到的疼痛在第一时间还不算明显,再往下,你会迫不及待的用你的右手,随意的由上至下扫拨琴弦,随即便听到几声不太连贯的闷响,这主要是因为左手的大多部分挡住了琴弦以至不能顺畅发音,到这时为止,第一次经验算是基本印入你的脑海,但它并不真实,在系统的有方向性的学习之前,这是一把民谣吉他所带给你的最初印象。

大约一个月后,你开始朦胧的进入了初级的学习阶段,这时你恐怕已经会按下C和弦,Am和弦,Em和弦,真的象是一个飞跃,内心的愉悦感渐渐充满,每一天的生活里,你有了一份新的期待,音乐的活力开始在你的身体里滋长,这真是太好了!我的预计是,大概有百分之五的人,会在这第一个月里,将左手的四个常规按弦手指磨出水泡至少一次,(如果是劣质琴至少两次)他们每日的练习时间在五到六个小时,这时他们的手指指尖是一种伤口刚愈合不太久的状态,已经可以忍受数小时的按弦练习而不至于太疼,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不需要任何的人指教和引导,因为他们的手指恐怕是有天份的,别太相信这个,但也别总是藐视,天份,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的,他们就在这一个月内可以熟练的转换各类常用和弦,(横按除外)你肯定急于想对号入座了,当然,你有更多的可能是剩下的那大部分人中的一个,恐怕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练习,木头可能只是你的一个消遣,一个在生活里丰富娱乐项目的体现,你并不想弄的血肉模糊,或者你只是想在你未来的女友面前小露一手赚点才艺分,这都无可厚非,每一种选择都是对的,只要是你愿意的,那好吧,来找找所谓的捷径,不过,事先声明,这只是所谓的捷径,不是绝对的,更多时候它或许只是能帮助你达成一些短期目标,例如快速的学会一首歌曲的简单伴奏,当然,如果你五音不全,节奏不分,就不在我建议的范围了。

好吧,进入正题,民谣弹唱在演唱和伴奏时,可以说是一心三用的,一是左手的指法转换,二是右手的弹奏,三是准确融合其中的演唱,三者越协调,听觉部分感受越和谐,但在开始很难完成的顺利,相当一部分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一开始就学习难度过分高的歌曲,到最后很有可能学至中途便无奈放弃,所以建议选曲时要慎重,目前国内的教本多是以本土或港台歌星的曲目做为示范案例,事实并不科学,大多的教本只是激发了初学者的兴趣,而忽略了学习的阶段性安排,尤其需要为多数的泛爱好者们(原谅我的这个称谓吧嘿嘿)订制些灵活的或者直白些说投机的进阶曲目,同样是考虑到音乐性,学习性和阶段性,这无疑是个更好一些的方法(不敢说是最好),笔者由于多种原因已许久未弹奏过现在的流行歌曲,就英文老歌来说,应该也有不少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例如"Moon River"(月亮河) Edelweiss(雪绒花) "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 等,甚至Yesterday,这样在和声变幻上十分微妙的歌曲,在指法演绎上都并不算太难,可要在现下的流行歌曲中找出如此的同类就十分困难,种种的原因吧,过分的商业化,词曲上越发程式化,当然还是有些好歌,例如I Belive,和声编排经典,有贴近民歌的那种感觉,但指法上的难度却不是初学者能够承担的,所以,第一,循序渐进的选曲是关键,好的民歌不在技法的难易,而在是否最大限度的融入了情感,此乃其一。

其二,最初演奏的人,往往由于选购了劣质的练习琴,因其琴弦与指板的距离过高,手指按下琴弦需要花费数倍于正常按弦时的力度,加之手指尖未经锻炼,十分容易乏力和疼痛以至最终起泡挂彩,如果有把相对标准些的练习琴,这种情况还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接着说按弦,初学的人更多的因为兴奋,激动或是紧张,常常在按弦和练习和弦指法时用力过猛,这样做会导致以下结果:

一,手指过份紧密和僵硬的按弦,能直接导致更换和弦指法不顺畅,出现卡位,挡弦,闷音等,长久不变而成习惯的,就很难自如的表现民歌弹唱的魅力,因为最终,民歌弹唱表演的要旨就是放松情绪,回归自然,这里也就包含了肢体的放松,在放松和自然的状态下,歌曲的情感和精髓才能充分的流露;

二, 尽量避免一次性的整体指法更换。说到这,就想起那年看James Taylor的演唱会视频的感受,我能很清楚的看见他的指法游移挪换时的美妙动作,那手指就象在跳巴蕾,十分自如,更加有趣的是,无论是在他近六十岁时的表演还是二十多岁时的show,这个动作自始至终完全一样,分不清何时更熟练些,有一点很清楚,他不是瞬间换把位和指法的,在练习时有个这样的详细的指法规划,即下个和弦先弹哪个音就先换哪个手指的位置,这样,两个和弦的连接是通过不同时段完成的,既能完整的展现重点和弦的分解轮廓,也不会轻易割断上下和弦之间的关系,和声的进行都是有连带性的,任何一个和弦也不可能单独的存在,至少在一首乐曲里是这样的,所以对与初学者,这是个容易渐进的方法,同样对想深入民歌弹唱的朋友也是授益终身的,养成一个好的弹奏习惯比学会一首流行歌曲可重要的多;

三, 合理的分配各手指功能。恐怕得再一次说到教材,目前的教材里还是较少提到这个问题,当然对于这点更适合自学能力强的朋友,他们通常是会自我思考的一类,举个例子,例如D和弦的按法,几乎全部的教材里所建议的D和弦的按法都是中指按住一弦二品,无名指按二弦三品,食指按三弦二品,当然这里有一定的科学性建议,从手指的生理活动规律的角度出发,这样按弦是比较合理,但是,又来了,James Taylor不这么按,他的D和弦的按法都是食指按住一弦二品,无名指按二弦三品,中指按三弦二品,这仅仅是一个现象么?当然不是,我们得动动脑筋,为什么他要那样做,仔细研究他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他的多数经典的原声吉他伴奏的指法都是以D型和A型指法为主,而从D和弦到A和弦,或是A到D,或是D到G,配置他的D和弦按弦法都更方便些,不相信的,你可以试试,老手们,你也可以试试,只要别带偏见,你就会发现,James Taylor是聪明的,也是用了心的,他找到了更适合他的弹法,这样在任何Show里,都可以以最自如的方式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最深的表现力。是的,自如,这很重要,当然这只是举了个例子,D和弦的按法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其实这也是我喜欢民歌弹唱的一个原因,没有太多规矩和束缚,怎么舒服怎么来,但还是要注意,要合理的安排和推算,最大限度最快的掌握和弦把位的自如更换;

四, 关于横按,我想这恐怕是大多数打了退堂鼓中途放弃的人的主要难题,仔细想想,多数至今已是所谓高手的朋友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横按确实是比较容易让人灰心的,说到这儿不得不分析各手指的日常状态,如果你不是左撇子,那么学习吉他左手的技巧相对于右手是要难很多的,更多的复杂的指法在等着你,而横按只是最初拦住你去路的那只小野兽而已,有办法么,当然有,但不是法宝,最终战胜这只小野兽的还是你的恒心和信心,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成最后的自如演奏。
我能给的建议是:1. 先小横按(别扔砖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无论如何你总算是知道了F和弦的大致音色,相信我,那个缺漏的根音不会伤害到你,要不了太久,你就能找回来,无疑,这样做是建立信心,通常大横按,是需要你的食指来个贯穿指板的动作并保持一定时长的不变,这是困难所在,要保持还得让每一个弦上的音色流畅,这在开始是没法做到的,但你要做的就是,先来个小的,别小看这个小的,食指的二弦三弦四弦横按也是常有的事,在关节上的变动是更难做到的,先做到简单的就是个良好的开端,别小看,千万别小看了!
2. 尝试在一开始就用上大拇指按六弦,按不住,尽量,一般来说,拇指按六弦在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算是什么很难的事,而且,这相对于食指贯穿横按也要简单些,还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说法,就是在日后熟练的使用大拇指和食指配合的横按是个更好些的方式,笔者从欣赏的角度来说,这种弹法似乎能更加流畅些。
3. 注意看看你的食指,是结实型的,还是麻杆儿型的,结实型的话,会讨巧些,指关节的肌肉能更厚和结实,有利于按弦,如果食指瘦弱,骨节突出,就要找到横按的最佳位置,别让琴弦正处在指关节的凹陷处,那样的话,无论你怎么用力也是白费。横按是一个需要从更长的一段时间来解决的问题,开始切忌着急,以免食指着力点不对而导致习惯性的指法变形就不好纠正了。

五, 心理问题。这个情况可以用来说明个体之间的差别,学习一种技巧,有人快,有人慢,有人甚至中途放弃,这都是正常现象,从普遍性来看,这没有探讨的必要,但针对个体而言,针对每一个急切想要进入民歌吉他领域的心灵而言,就有了需要研究的必要,还是从多数人的角度来说,应该会出现的是以下的三大现象:

1是急躁,急于要在某段时间内练熟某首歌以作为对学习木头演奏的纪念性标本,没什么长远的规划;

2是轻视,认为民歌吉他不过是几个常用的和弦连缀起来弹完了事,不求进取,进阶只完成一小步就宣布已经学会了!

3是畏惧,总是不愿太大声的演奏,总是误解民歌弹唱就是抒情就是细语轻歌,轻到只有自己听的清,这样的练习方法最易导致动作的变形,手指力度的不足,和演唱与伴奏的脱节;能克服这三点,至少在初级进阶的道路上会走的更快,更见成效。

六, 最后是一个细节问题。民歌弹唱毕竟也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要学会在理论中找到所谓和弦演变的映射,不能只知快速熟练的转换而不知为什么在互相的转换中不同的和弦起着什么样不同的作用,我想,或许这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一个过程,最好不要分谁先谁后,同步,就不会陌生,就不会误解,不会把音乐当成九九表来背,音乐是美妙和变化无穷的,和谐和自然流露的,伴随着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严谨的编排,这是上天赐予的理性和感性和谐交融的礼物,我们都是受益的宠儿。

其实想想也挺简单,前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已,你所要关注的,就是细细的品位那一首首绝妙的民歌中的华美乐章。终有一天,你的手指灵动,你的智慧缠绕指尖,那才是你最为沉醉的-----随心所欲的弹,自由自在的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9
  有书看书,能上网就百度!!!

  琴弦辨识:吉他有六根琴弦,从细到粗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六弦。横在指板上的金属小棍叫做“品丝”,两根品丝之间的部分称作“品”。从临近弦枕处数起依次为第1、2、3、4……品;一把古典吉他一般有18—22个品。

  六线谱:六弦谱是吉他专用谱。六根平行直线从上到下依次表示演奏者需要用右手弹奏第一、二、三、四、五、六弦。写在直线上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左手在该弦应摁的品位,“0”为空弦,“X”表示左手摁好和弦后右手应该演奏哪根琴弦。

  国际通用的吉他谱都是五线谱对照六线谱,五线谱表示音的高低、时值,六线谱只表示这些音在吉他指板上的位置。

  快速认品:在吉他的指板上或琴颈侧面有一些小圆点,称作“泛音点”。借助泛音点,演奏者可以快速地找到应摁的品位。

  六根琴弦空弦演奏出的音按第一、二、三、四、五、六弦的顺序依次为:mi、si、sol、re、la、mi。

  左手抬指移指练习

  关于左手抬指移指练习的说明:
  1.吉他有六根琴弦,从细到粗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六弦。横在指板上的金属小棍叫做“品丝”,两根品丝之间的部分称作“品”。
  从临近弦枕处数起依次为第1、2、3、4……品。
  左手指法编号从大拇指算起 依次是:T 1 2 3 4。其中T指(大拇指)主要是放在琴颈后面做支撑,一般不用来摁品。所以左手实际上只有四个手指摁品。
  2.这两个练习练的是左手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3.抬指要低,抬起来或移动时刚好离开弦即可,离开琴弦即可,越低越好!练习中抬指越低以后手指运动的速度越快!手指要独立,一个手指动,其他三指在原地老老实实地呆住,不要互相影响!
  4.谁的手指都是从笨练到灵活的,实在笨得不行就用大脑告诉你的手指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千万别急,越急手指越不听使唤!
  5.这些都是基本功练习,要每天练的,不是练一次就能管用的!练到左手四个手指往琴上一放,就感觉很有把握(不看左手,感觉四根手指可以自如地抬、落、移动,并且每次都能准确地落在贴品位置),算是有小成了。
  6.左手摁品主要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独立性、灵活性、准确性和力度。大部分初学者一上来就实摁,结果往往是力度掌握不好的同时左手也僵死了,独立性灵活性也没了,摁的位置也不能保证每次都准确。所以要先虚摁练独立性、灵活性和准确性,然后再发力实摁找到合适的摁品力度,一步一步来,如果现在就去摁和弦什么的只会越摁手越紧,以后再想放松下来就难了,还要花更多工夫!

  关键词:左手指法编号、T指位置、放松状态、贴品、虚摁、第二把位、独立性、灵活性、慢练、低抬指。把这几个词弄明白再开始练习!

  左手抬指练习:
  T指平伸,关节处置于琴颈背后中轴线上,大概在六品后面。因为左手正确的手型应该是大拇指与中指(即2指)指尖相对,此练习中2指放在6品, 所以大拇指(T指)要置于琴颈后大约6品处。
  1、2、3、4指指尖立起虚摁六弦5、6、7、8品(第五把位 或第九把位9、10、11、12品 根据自己手指长短及间距大小而定)注意是虚摁,不使力气的!每根手指都要置于该品的贴品位置。
  从1指开始,依次原地抬起、落下,顺序1-2-3-4。
  要点是一个手指抬起 别的手指原地不动 一抬一落。
  熟练后可以调换手指顺序 比如4-3-2-1 1-3-2-4等等 自己编。
  这个练习练的是每根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适用于初学第一课。
  练熟以后在无琴状态下 也可以把手放在腿上、桌上空手练 走路 坐车的时候也可以没事在腿上敲一敲。
  一定要慢练!抬指时能多低就多低,手指稍稍离开琴弦即可!切记切记!!!!!!否则对以后有影响!!!!!!

  左手移指练习:
  在熟练掌握抬指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开始此练习。
  起始动作、位置与左手抬指练习相同。
  抬1指 从六弦5品平移至五弦5品。
  其他指依次移动,即2指从六6-五6 3指从六7-五7 4指从六8-五8。
  依次移指 直至把四根手指都移至一弦5、6、7、8品。
  注意:随着手指向一弦移动,左手手腕要以琴颈背后的大拇指为“轴”,放松地一点点收缩,以保证指尖与琴弦接触!
  要领同抬指练习(重点是放松、抬指低、手指独立!),熟练后可以调换手指顺序,自编练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19
左手按住弦啊!
第3个回答  2017-06-19
你可以网上看看教程,这样的教程很多的!
第4个回答  2009-07-09
晕,赵本书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