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 观后感

断断续续看了下《大宅门》。让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厚重的电视剧,里面对于人物的刻画非常的到位,特别是对于白七爷,白景琦表现出来的正值,勇敢,厚道,处理事情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以及对于大宅院里面的复杂人,物关系的处理。都表现的非常好。也让我看到了我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是我所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原因!今天在这里问问大家都看法!

写作思路: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 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大宅门》,是我喜欢的风格,看完了,觉得好压抑。一个小时候让人无奈的混小子,到独霸一方的胶王,再回来撑起一个养满了扶不起的阿斗的家,再到老年时干的那些让我不理解的事,这样一个除了他妈谁也没怕过的白景琦终究也只能五十七岁就立遗嘱了。

我看小说不愿意把内容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说不定人家作者都没想那么多呢,不过是生在乱世描述一下事实而已。所以,我并不把这个惨痛的结局完全归结于日本的入侵。如果不经历那么多大难、没有陷害、没有敲诈勒索、没有自家人的吃里扒外和争风吃醋,大宅门会到那部田地?

(一)宅门内外的小人

《大宅门》里描写的小人实在是让人发指,没有廉耻,不长记性,还真是《乔家大院》里孙大光说的“又坏又聪明”!最狠的要数贵武,最无赖的要数王喜光,最无耻的要数韩荣发。

贵武的死,让人有气愤又觉得悲哀。寒冬腊月的让自己的儿子打死,是很可怜啊,可是想想他一生干的事,觉得就算那样死了也不解气。王喜光这个小人一生得意的时候倒是更多,他不是那么坏,只是很贪,会手腕,也许就是所谓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一个溥仪身边的太监,到白家大总管,再到汉奸,几起几落的也不容易。可他最后勒索白家的那点我就看不上,一码是一码,最看不上记仇还想着报复的人,而且,自始至终都是他对不起别人。韩荣发就是一标准的市井无赖,又蠢又笨,没道德!还是很感慨,再厉害的人啊,遇上小人就很无奈了……

(二)宅门里的败家子

不得不承认大宅门里养着一大群的阿斗,可是最猖狂的要数颖宇和敬业。不仅仅是让人可悲,简直是让人气愤。颖宇从年轻到老一直就那副德行,整天吃里扒外,卑鄙无耻。

白家遭的几次大劫难他都功不可没,要不勾结着外人来算计自家人,要不就是出事了火上浇油。到老了也只记得吃喝嫖赌。不过临死前,他总算觉悟了,做了件好事。白敬业这人不说也罢,太让人气愤了,没一点骨气,完全一堆烂泥。

(三)宅门内外的爱情

说到宅门里的爱情,首先想到的就是杨九红,我真的不知道她是把自己赎出来对呢还是不赎出来对,似乎两条路的结局都很凄惨。一开始我对她的印象极好,刚烈、大方、通情达理、聪明绝顶,又是会居家过日子的人。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但终究不是她的错,也是被哥哥嫂子卖了。也许谁也受不了那样的折磨吧,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自己亲生的女儿被人抱走,长大后不认自己,不认也就算了,还那么冷言冷语的刺伤她。老太太死了连波斯猫都戴孝,只有她不可以。老太太到死都没有忘记与她的较量。我始终以为她是一个豁达的人,到了暮年,她竞变得那样不可理喻,整日里争风吃醋,计较起了那些我以为她永远不会计较的东西。

白景琦对她的爱也从年轻时的炽热变得若有若无,最终随风而散了。在老太太的面前,白景琦对她的爱一直显得很薄弱,这是最悲哀的一点。但她越是去争,就让人越觉得她厌恶。

我一直在想白景琦的那句话,正常的人搁不正常的人眼里就不正常了。玉婷对万筱菊的痴让我很难理解,好好的大家闺秀寻思着去给一戏子做妾,被拒绝后与人的照片厮守终身,绝对精神恋。

“看到这座坟谁也不会想到当年的爱恨情仇”,贵武与大格格之间完全是孽缘,一个是堂堂的武贝勒爷,一个是正正经经的詹王府大格格,换个角度,一个是毫无廉耻的卑鄙小人,一个是刚烈倔强的豪门女子,真不知道这是怎样的组合。

只是简单的爱情也就罢了,贵武还是一个胆小如鼠的负心汉,大格格为这份爱情什么都丢了,尊严、名声、所有的荣华富贵,最后连自己的孩子也丢了,当她求着詹俞放她出去找孩子的时候,那是怎样的凄惨!也算好人有好报吧,她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儿子相依为命,临终了也有女儿去送终,可怜的贵武,哎……

(四)宅门内外的仇恨

白家的几起几落,都因仇恨而起,白家与詹府的仇恨简直是段孽缘,只要任何一家不逞强,得饶人处且饶人,都不会越结越深。白家与关家的仇,很无奈,怪只能怪关家气度太小,蛮不讲理。这些仇恨,一直在被小人利用着,挑唆着。致使在白家二老太太在世的几十年里,没过过几天清净日子。

最重要的两个主角我还是喜欢的。二老太太一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确是个让人佩服的角。白景琦也是一个男子汉,虽说也干过不少缺德事,但他仗义,有骨气,有胆识,有头脑,不畏强暴,讲义气又孝顺,与宅门里其他的人比,实在是很难的。

大宅门的解散也是一种顺应吧,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与风浪,在那么多的人的摧残和啃噬下,森严的大宅门也该敞开了,随着大家的各自散去,那些宅门里的规矩也烟消云散了。人始终是向往自由的,年轻的孩子们去到各地求学,不是为这个宅门灌输新的思想和力量,而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自由和理想。该散了,二老太太已经死了,白景琦也累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下面关于《大宅门》的读后感主要从白家的情况和二老太太等人物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白家的几起几落,都因仇恨而起,白家与詹府的仇恨简直是段孽缘,只要任何一家不逞强,得饶人处且饶人,都不会越结越深。白家与关家的仇,很无奈,怪只能怪关家气度太小,蛮不讲理。这些仇恨,一直在被小人利用着,挑唆着。致使在白家二老太太在世的几十年里,没过过几天清净日子。

最重要的两个主角我还是喜欢的。二老太太一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确是个让人佩服的角。白景琦也是一个男子汉,虽说也干过不少缺德事,但他仗义,有骨气,有胆识,有头脑,不畏强暴,讲义气又孝顺,与宅门里其他的人比,实在是很难的。

大宅门的解散也是一种顺应吧,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与风浪,在那么多的人的摧残和啃噬下,森严的大宅门也该敞开了,随着大家的各自散去,那些宅门里的规矩也烟消云散了。人始终是向往自由的,年轻的孩子们去到各地求学,不是为这个宅门灌输新的思想和力量,而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自由和理想。该散了,二老太太已经死了,白景琦也累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8

《大宅门》是一部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电视剧;郭宝昌写了他最熟悉的、最拿手的纯京味的生活。该剧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版的《红楼梦》。

郭宝昌通过在大宅门中成长的26年的经历,把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



扩展资料

《大宅门》主要剧情: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药材禁运,老号百草厅断了货源,面临危机,杨九红竟女扮男装,出关运货历经艰险将药运回,挽救了老号的危急。

尽管她在去东北期间,一直把槐花带在身边以防失宠,却不料家中景琦与丫头香秀修好,杨九红悔之不及,将一腔怒火、满腹醋意发泄在槐花身上,致使槐花悬梁自尽,景琦惹上了官司。

而景琦的管家王喜光做恶多端,终于东窗事发,被景琦逐出府门,因而怀恨在心,见有机可乘,便落井下石,将景传送入了大狱。机智的香秀上下周旋,终将景琦救出,景琦决心要娶香秀。

七七沪沟桥事变,景琦长孙由占元参加了共产党的抗日组织,白府成了侵略军注意的焦点。景琦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逼躲到了香秀家,终于决定违反家规将香秀续贤,立即遭到全族人的反对,景琦立排众议挥刀铭誓,全族震惊,终与香秀成亲。

日军又通过当了汉奸的王喜光逼迫景倚做药行商会会长,并以杀害占元相威胁,景琦坚决不做汉奸,可又担心长孙占元受害,无法解脱。此时,深受日军伤害的年已八十的白颖宇挺身而出当了会长,在就职大会上痛斥日军宣传抗日,悲壮殉国。至此,白家大宅问卷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7-30
实话,咱两个一样冒,刚看这个连续剧。看完最大一感触就是七爷是个有良心、爱国的资本家,爱憎分明,大局观强。特别是在JP占领北平后海能公开和这帮狗养的斗争,不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弥留之际把祖传的宝贝献给国家,这样的人实在让我钦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7-31
百景琦是个爱国的资本家,他爱憎分明,大局观强。特别是在JP占领北平后海能公开和这帮狗养的斗争,不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弥留之际把祖传的宝贝献给国家,这样的人实在让我钦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