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管理工作时如何充分运用每个人的能力?

求助求助啊~!!!

员工能力除了已知的,还有未知的,等待激发出来,所以,除了适才适所去充分运用之外,还要激励与培训。

    录用选拔,全面考察:入职时就选出优秀的人才以及目前稀缺的人才

    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就是摆对位置、适才适所

    培训提高,两者兼包:小地方不足之处,给予培训

    考核评价,因岗异样:奖金、提成、赞美等激励方式,考核之后给予升职、调职(摆对位置)、加薪、甚至辞退(不适合目前所需)。

详细作法是:

在能力的应用上须遵循之原则:
   (1)能力阈限原则。每一项工作所要求的最起码的能力水平,叫做能力阈限。在录用人员时,必须坚持被用人达到能力阈限,这就是能力阈限原则。职工达到能力阈限,就能保持人机协调。胜任工作,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如果职工未能达到阈限,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人机失调,影响生产的发展。但是,如果人的能力超过能力阈限过大,不仅浪费人才,而且由于个体感到完成任务太轻松,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或感到自己不受重用,有损于自尊心,因此其干劲不足,完成任务的情况必然不佳。例如,心理学家布兰查特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美国在建立第一个农业打工长时,首先须雇佣一批保安人员。由于当时劳力过剩,工厂规定雇佣保安人员的最低标准为高中毕业生,并须具有三年警察或工厂警卫的经验。但按这个标准雇佣的保安人员,大多在工作中感到单调和乏味,表示无法容忍,因而对工作漠不关心,不负责任,结果离职率很高。后来工厂雇佣保安人员只受过四五年的初等教育,但他们对工作满意,责任心强,缺勤率和离职率都很低,保卫工作做得很出色。因此,在录用人员时,既要坚持能力阈限原则,又要使能力水平与工作职位相当,以便更好地发挥人员的积极作用。
   (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在安排职工的工作时,不仅要坚持能力阈限原则,而且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这就是能力合理安排原则。每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二者相互依存。一个人兴趣的发展,特长的发挥,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获得这种需要的满足,它作为一种“内驱力”,强烈地激励着主体从事有关的活动。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为了满足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不顾及生活上的享受,而终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科学,甚至因努力过度而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以至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引证了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动力作用,从而肯定了能力合理安排原则的必要性。职工的兴趣和特长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如奖励、思想教育、培训等,以促进其兴趣和特长的发展。
   (3)能力互补原则。与气质互补原则相似,也有能力互补原则,指安排职工的工作时,应考虑到他们的能力有可能相互补偿的促进的问题。由于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可以取长补短,起到互补的作用,并促进彼此能力的发展,因而有利于集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一个工作团体中,往往需要各种能力类型的人,如果对他们的工作安排得当,使各种人才相互搭配,就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例如,一个现代化工厂拥有各种专门人才,但如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就不能对他们的工作合理地加以安排,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必要的一些专门人才,即使是优秀的管理人才在安排工作时,也会使他们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在人才合理安排的条件下,就能使这两方面能力起到互补的促进的作用。
    只有结合运用上述这些原则,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从而取得最大的工作绩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