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如题所述

1、二、三年级教材要求的识字量过大。  
二年级教师觉得需要认的字和需要写的字太多,量大了些,有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写;有些写话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在写话时就无话可说。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基础好的学生,识字已经不是阅读的障碍,基础差的学生却很难一下子认识那么多字。因此,识字教学依然要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就显得比较重要,每篇课文都是值得阅读和赏析的文章,要提高阅读水平就要从这些文章入手,教师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能找出重点段落、重点词,引导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感悟词句的能力。说实在的,做到这两点并非容易,现在班级人员比较多做到逐个指导比较困难。  
本学期古诗名人名言过多,认的生字比较多。学生在掌握方面上有一定的困难。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读书非常重要,他们也渴望读书,读书却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果不占用,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但读书时间与教学时间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让自己比较困惑是,字词要写会,诗句背熟,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语文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文赏析,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习作点评。  
2、现在有些东西表面上看是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似乎总有一个无形的框架还在那里束缚着。有的课文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背诵,似乎是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但是为了考试还得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如果不背诵整篇课文,就不知道出题者对课文的那部分感兴趣,会出哪部分的按原文填空。  
3、语文七色光教学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如何教学?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了解的?对于所出的练的部分没有准确的答案。  
4、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分析课文时是否应该对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加以强调,拓展部分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比较合适?对第一课时的内容安排如果完整,时间上就不充足,如何处理时间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5、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读,他们就为了读而读,很少同学能读出老师想要的感受,好多感受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很多时候,往往教师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相信,孩子此时此刻到底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呢?他们可能只会顺着老师的问题答出个让你满意的答案,事实上,他们真实的感受到底有没有呢?我们的阅读教学到底要给孩子什么呢?到底该怎么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6、有的课文太长,读一遍需要7、8分钟,学生在文中找不到答案。  
7、现行教材内容较长,学生理解能力无法达到教材要求的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脱节。  
8、课后题太笼统。  
9、作文学生应该在课堂内当堂完成还是应该没写完回家继续写?如果课堂内写大部分学生完不成,如果留到校外写又会有个别学生有抄袭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26
加强常规管理,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抓好常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基础。我们重视教学常规的检查和落实,夯实教学基础。教导处和语文组每月进行常规检查(随机),校领导随机参与,不仅对教师的备课、案例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还查学生课堂行为及作业习惯,及时反馈,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并对优秀作业进行了展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平时加大对随堂课的检查力度,抓好听课、反思、评课活动。对学生单元测验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老师对班级每次单元检测都做质量分析检查,要求任课老师关注和追踪后五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监控,一方面也促进了同组间教师的教学交流和沟通,有利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