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顺序

如题所述

明朝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扩展资料:

明朝历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被称为“永乐大帝”的朱棣。但被后人评价最高的,却不是这两位。而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去世,皇太子朱祐樘继位。此时的大明江山,朝政混乱,国力日渐衰弱。

朱祐樘继位后,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提倡直言进谏,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朱祐樘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在朱祐樘的励精图治下,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活安居乐业。这段时期,被历史上称之为“弘治中兴”。

在用人准则上,朱祐樘遵从唯贤唯德,大量重用贤才之士,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

他待臣下很宽厚,能推心置腹,从未鞭打过大臣,因此,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形同一家人。对臣下宽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确属相当不易。

这样,一大批以廉洁、勤奋、有事业心、以国为家的贤臣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干,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

朱祐樘在内政上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成就就是大力兴修水利。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处黄河决口,明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明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彻底解决了江南水运的淤泥堵塞。经过此次治理后,以往水患多发的江南大地,从此水灾顿渐,在之后的二百多年里,成为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朱祐樘也是成绩卓著。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周边邻邦或属国,如安南、暹罗、琉球、吐鲁番等,纷纷向明朝入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的印象中,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人,而明孝宗朱祐樘一生仅娶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卧,朝夕与共。这也给他一代明君的形象,增加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繁重的政务也渐渐拖垮了他本就虚弱的身体。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代英主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年仅36岁。死后埋在明泰陵。

与朱元璋、朱棣的文治武功相比,朱祐樘并没有那么耀眼的光芒。但朱祐樘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广开言路,重用贤才。这在明朝历代的皇帝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有了朱祐樘的励精图治,才使得大明王朝又延续了将近140年,其功绩与他的两位先祖相比,也毫不逊色。

明朝天启年间首辅大臣朱国祯的评价是:“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曾国藩的评价是:“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5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10
朱元璋追答

朱允炆

朱棣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二、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