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刘禹锡、柳宗元的相关资料。

如题所述

1、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2、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扩展资料:

一、刘禹锡代表作品介绍:

《望洞庭》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①全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二、柳宗元代表作品介绍:

《溪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

①全文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②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仿佛是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哔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世俗之人,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禹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刘禹锡(约772 — 约842),字梦得,号庐山人,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李白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禹锡和李白也称“刘白”。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存世有《刘宾客集》。
本名:刘禹锡
别称:诗豪
字号: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
所处时代:唐代贞元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彭城(今江苏徐州)
出生时间:西元772年
去世时间:西元842年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主要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享年:70岁
基本介绍

中文名:刘禹锡

别名:字梦得

籍贯:彭

刘禹锡
城(今江苏徐州)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朝代:唐

出生年月:公元772年

去世年月:公元842年

尊称:诗豪                                                                         英文名:luiyuxi                                         晚年自号庐山人

代表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生平经历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前两句写出了刘禹锡的辛酸,悲痛,而后两句则写出了他的昂扬与乐观,现收在义务教育语文书8年级下册中,(25:《诗词曲五首》)再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

刘禹锡
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一些学者多有争议不休,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刘氏家谱和历史考证:有鲜卑族的后裔亦有改姓刘者,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率领鲜卑族众100多万人,自山西大同南下,迁国都于洛阳,入主中原。为了稳固对中原地区汉人的统治,就实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人改用汉姓,率先将自己的‘拓跋”氏改为元姓,将独孤氏改为刘姓,共改了140多姓。其实独孤的祖先也姓刘,是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刘秀有个儿子刘辅,封为沛王,其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败没于匈奴,曾被囚于独山下。(辽宁海城县),后来刘进伯与少数民族通婚,生子名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六世孙、罗辰,随魏孝文帝迁洛阳时改姓刘,其后裔亦遂姓刘。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就是这支匈奴的

刘禹锡
后裔(也是为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恢复)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自称其“彭城人”,经查此说,文献记载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但是,那并不是如一些文人所说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根据:刘秀有个儿子刘辅,封为沛王。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1
柳宗元是唐送八大家之一。
第3个回答  2014-12-09
古代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