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如题所述

(一)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在初生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齐备无缺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逐渐齐全的。例如:儿童刚出生就会想象吗?而是达到一定的阶段才会想象。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和暧昧到分化和明确。如情绪婴儿有时只会哭,有时还有高兴和和不高兴的情绪表现;而到了我们成人,我们就会有很多种情绪。在认知方面幼儿说花花,他可能想表达这是一朵花,或者是我想要一朵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能说出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概括话。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儿童刚开始对事物是根据具体事物的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特征加以认识与判断的,后来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加以判断,即从感觉、知觉、表象再到思维的过程。例如;幼儿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但是不理解长着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

(三)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的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

幼儿在饿了和渴了的情况会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可以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例如:零乱可以指你是你、我是我,中间没有联系。不稳定就是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我们在识记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一个记忆口诀帮助大家记忆——简具被零

简:从简单到复杂   具:从具体到抽象  被:从被动到主动  零:从零乱到成体系

以上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