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

如题所述


每个人都在年轻的时候憧憬未来,为自己描绘一个完美的前景,带着梦想和激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


055-79000,一部关于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电影。整部电影没有高潮,却意外的受欢迎。不仅远超预期的400万票房,还获得了各界名人的支持。自然,拍出这部好片的第六代导演做了宣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在网上公开了一张纸条,讲述了他与西藏的缘分。


1991年,即将毕业的张杨带着父母给的3000元钱独自开始了背包旅行。这是一次很随意的旅行,经常因为和路人聊天,突然决定去某个地方。当我要去某个目的地时,我经常跳下公共汽车。只是因为看到了牧民的帐篷,想和他们同吃同住。


这也是一次近乎流浪的经历。他住在最便宜的旅馆,通过搭便车或徒步旅行来省钱。三个月,从甘肃到青海,再到新疆,最后到西藏,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不到回北京的火车票。幸运的是,我被一位好心的售票员收留了。


这是一场青春的血腥冒险。鸣沙山遇到一具半干的女尸,在伊犁街头和醉汉打架,甚至在缺钱的时候闯进朋友的空宿舍。


张杨告诉自己,这次旅行改变了他的生活。三个月的独自上路,他在足够的孤独中自省,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行走中逐渐清晰。正是在这次旅行中,张杨发现了他骨子里的野性和他对那些神奇土地的热情。所以,大学毕业两年后,他拍了一部关于自然和人文的纪录片。我非常确定有一天我会拍一部关于陆地的电影。


很多人很容易把这个故事理解为“旅行成就生活”,甚至用它来支撑和呼应当下“说走就走”的热潮。但是,我仔细阅读后发现,张洋表达的并不是旅游指南引导他拍摄《冈仁波齐》。但那次旅行让他发现,自己心里有一部电影,看起来像《冈仁波齐》。几年后,他如愿以偿,呈上了。


有些热爱旅行,想环游世界的人会夸大旅行的作用。它往往与生活的重要主题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旅行来改变生活。但是,我从来不认为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永恒的哲学问题,可以通过一次旅行来解决。人们夸大了它的意义,却忘记了人们对未来的计划总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之上。旅行不会凭空为你画出蓝图,它只是唤醒了你内心沉睡的那部分。


如果长时间呆在熟悉的生活中,人的反应会变得迟钝。我们需要跳出惯性轨道,在新事物的刺激中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忽略的细节,坚定自己迷失的道路。旅行只是原因,不是结果。答案就在你心里。旅行只是帮你拨开迷雾。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久违的感动。”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已经注定了。它在血液深处,旅行让我们热血沸腾。是旅行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告诉我们世界上其他人在追求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另一方面,你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发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然后,你需要在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寻找。


开始一段旅程,换一份新工作,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选择保持一层不变,有的人选择不断试错,寻找最适合自己灵魂的容器。


大学期间,我也是一个狂热的旅游爱好者。半年多来,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赚够了钱可以开始。那时候我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迷茫,对现状不满意。我常常希望跳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我最初的生活中,找到一些可以描绘未来的线索。


无奈,自己的阅历还是比较浅的。旅行带给我的,除了壮美或美丽的风景,以及过往生活中偶尔的收获,并不能指引我走向未来的任何东西。所以,我也觉得那些因为一次旅行而改变人生的人是多么的幸运。他们所追求的,恰恰与旅行中的风景相联系,所以能得到直接的启迪。


而我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不会因为一次旅行而有显著的改变。它的作用只是刷去心上的灰尘。你要做的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寻找,通过试错,把不想要的东西剔除,然后离自己想要的中心越来越近。


旅行不会改变什么,除非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