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听话?

如题所述

1、首先你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比如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你打电话向你“控诉”,孩子总是不听话,总是在课间不和小朋友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而是一个人去追蜜蜂、蝴蝶;然后你骂了孩子;过后孩子不追蜜蜂。

又跑到花园玩虫子,老师又和你控诉,回家后你又骂孩子不听话;之后孩子不玩虫子了,改成爬树等,老师非常生气,你也非常生气,你觉得你家孩子无药可救了,是个非常不懂事的孩子。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的“不听话”只是因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探索大自然,老师不理解,父母也不理解。用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去框住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对孩子的求知的扼杀。而且,有些父母,也总喜欢说一些“有道理”的东西,殊不知,这些其实是最“没有道理的”,还有就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到“有道理”。

因此,对于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明白孩子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一堆大道理的说出来,只能感动到自己。

2、你提出的道理,应该给出一定的理由

习惯于给孩子讲道理的家长,总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想让对方被迫接受自己的处决。而这种方式也会让对方感受到压力和不快乐,同意“被教育”的效果也是不好的;而多数情况,哈子也是当面听,背后也是不会遵从的。

那么,建议家长们,最好是当收到老师告知孩子在校的情况后,不是对孩子进行长篇大论的“大道理”。比如说“这个不能做”:“这个严令禁止”。而是和孩子说这个事情做了有什么危害,周末我们可以一家人去郊外,到时候可以更好,更亲近地观察到大自然,那里也有很多的小花、小草什么的,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学校一类的情况,也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向往。

3、讲道理不是为了“赢孩子”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就是听不到孩子说我听懂了,听明白了,就感觉自己输了,这件事自己做的就是无用功。

就会越说越说越有力,还会不停地说。

讲道理就变成了家长和孩子的一场战争,只要孩子承认错了,家长就感觉立住了自己吃权威。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父母说“你明白了吗”“你懂了吗”“听我的准没有错”“你还是个孩子,你能懂什么”......

可是,家长们你们要知道,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没有所谓的输赢的。如果你说的越多,孩子越是反感,越是不想和你交流,又有何用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7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给孩子树立榜样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会极为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师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风润物一样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
第2个回答  2024-06-07

孩子年纪小难免经常犯错,特别是在孩子2岁左右,孩子进入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经常在大街上哇哇大叫弄得爸妈在众人的目光中很难堪。爸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话呢?

虽然我们都说要父母学会赏识孩子,但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还是“恩威并重”,父母惩罚有方,孩子便会乖乖听话。

1、犯错前先做申明和提示

爸妈如果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套原则,并一直坚持实行,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某些方面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那么孩子便会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则表现得乖乖的,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如果妈妈不喜欢孩子在晚饭前吃糖,孩子坚持要吃,妈妈可以事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妈妈不准你饭前吃糖,吃糖多会蛀牙而且你事后肯定不想吃饭。”再如孩子死活不愿去刷牙,妈妈不必软磨硬泡,只需给孩子一个提示“孩子如果不去刷牙,明天就不能吃点心了,因为吃点心后不刷牙,牙齿会长虫子啦!”在孩子将要犯错之前向孩子申明提示将要面临的惩罚,孩子“怕怕”自然也就乖乖听话啦!

2、罚孩子独自呆在房间

现在讲究保护孩子自尊心,对孩子的惩罚可是打不得又骂不得,父母可以尝试一些小手段来达到让孩子认识错误又能惩罚孩子的目的。

如果孩子做错事还死口不认,叽叽喳喳地向爸妈发脾气认为自己没有做错,父母不必和孩子扯红脸皮,你可以采用冷处理方式,避免战争升级。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呆着,让孩子有一个缓冲区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能够让他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等他能够冷静下来了,父母可以耐心、客观地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父母再适当地指出他行为不当的地方,下次该怎样注意同类的事情。爸妈以一种开放宽容的姿态让孩子表达心里的感受,孩子感到父母是愿意倾听,是尊重自己的,才就能把父母的“教育”听得进去。

3、罚孩子失去原有的某些待遇

父母不妨在某些事情上和孩子事前“约法三章”,并严格遵守,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说一不二的威严”。比如父母每个月都有给孩子一定的玩具预算,前提是孩子要拿到父母奖励的5颗奖励星星,如果孩子做错事,或者表现不乖,爸妈可以减少一颗星星作为对孩子的惩罚。

当然,这些奖惩行为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公平,如果爸妈以减少星星作为威胁手段,随意逼迫孩子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那么孩子对于这个“约法三章”便不怎么感兴趣,更不用说去遵守了。再如孩子每天下午都有个“点心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做错事,在提醒他后还不愿改正时,就可以罚孩子今天不能吃小蛋糕,让他失去一次原有的待遇。

4、罚孩子减少玩的时间

孩子天生爱玩,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减少玩耍的时间无疑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啊!如果孩子只顾着玩玩具不愿意上床睡觉去,妈妈就可以跟孩子说“孩子曾经和妈妈约法三章,如果9点还不去睡觉的话,明天就只能玩1个小时的玩具了”孩子知道妈妈是说到做到的,自然就会乖乖去睡觉了。

作为惩罚,父母减少孩子玩的时间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体力活。父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收拾房间,或者洗碗。对于一些不喜欢做家务的孩子,附加的家务活惩罚肯定让他下次不敢再犯错了!

5、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

孩子顽皮不听话,对于父母的规劝屡教不改,那么就适当地让他尝尝任性的结果吧!孩子在生活中多犯错“碰壁”,能够逐渐理解并接受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孩子的受挫能力也将会更强。

比如,如果孩子总是摔玩具,妈妈可以把孩子的玩具都收起来,并且罚他3天内不准玩玩具。或者孩子在公园和别的小朋友打起架来,妈妈也可以禁足孩子3天内不能去公园玩。父母在做这些处罚时,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惩罚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只有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些惩罚才起到效果,不然孩子心中肯定非常的不服气哦!

6、讲道理,不犯怒

孩子对于爸妈的指示不但拒绝听从,还在家里满地打滚来让爸妈屈服自己的要求。对待孩子的执拗和不合理要求,如果父母态度强硬,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挫败感,反而加重他抗拒的情绪。所以父母首先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用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沟通时父母以一个宽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孩子,不要摆出一副父母的威严。给孩子反馈时也切记空洞的说教和啰嗦的“语重心长”,像这种沉重的对话,只会减少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欲望。父母在沟通中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即使孩子做错了,但是他能够说出很好的理由,那就原谅他,甚至主动放宽你的原则,给他更多的机会去大胆实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4-04-19
首先,一定要多包容和耐心,因为不听话的孩子更需要包容,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因为孩子过于聪明,可能是注意力不太集中、动作比较多、贪玩等,只有多耐心、多陪伴自己的孩子,才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其次,千万不能呵斥和随意打骂孩子,因为孩子不听话,有可能是有叛逆的行为,不能够因为孩子跟自己对着干,就将孩子随意打骂,将孩子推到对立面,让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矛盾越来越多。
最后,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能不听话就否定了孩子的成长,也要看到孩子变得成熟、变得独立等进步的一面,同时让孩子继续努力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才能够解决不听话的问题。
第4个回答  2024-03-05
孩子慢慢的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不可能都听大人的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