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古时候西方的女子出嫁之后随夫姓,为何中国没出现呢?

如题所述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这在中西方都是一样的。正因为女子地位低,西方女子出嫁之后,她就会失去自己本身的姓氏而随丈夫的姓氏,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中国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主要是中国的孝文化和宗法制的影响。

中国古代崇尚孝道,女子出嫁不改姓氏也是孝道的表现。古人对孝道推崇备至,他们常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不会随便剪掉自己的头发,也不会伤害自己。姓名是一个人出身时,父母给的,它是非常珍贵的,古人更认为不能随便就抛弃掉父母给的姓名。自然,女子出嫁了,她还是可以保留父亲给她的姓氏。

宗法制让中国人看重血缘亲情,一个人的姓氏也是他的家族归属。我国自从有了宗法制之后,它就在中国一直盛行,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是有着宗法观念,认为同姓者属于一个大的家族。女子未出嫁时,她是属于父亲那一家族的,就算出嫁了,她也还是属于那一家族。因而,女子去到夫家,并没有被要求换掉姓氏。宗法制也让人们特别珍视自己的姓名,不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更改的。这种观念受到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的认可。就算是成为皇帝的妃子,妃子们也还是保留了父亲的姓氏,民间也自然遵从了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

总之,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中国的出嫁女子不需要像西方女子那样跟随夫姓。如今,随着女子地位提高,妻子生下的孩子都可以随自己姓了,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说明男女平等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封建思想对人的影响逐渐在减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3
中国比较重视血缘和宗族传承,女儿就算嫁人了也是要孝敬父亲的,因此不能改姓,因为这是对父亲不孝的表现。
第2个回答  2020-05-13
怎么没出现,中国当然出现了,你是不是对中国历史有什么误解,毕竟古代时候男尊女卑张王氏等,不都是冠了夫姓吗?
第3个回答  2020-05-13
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在中国社会人们自古讲究的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因此在中国古社会没有出现女子出嫁之后随夫姓的情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