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治强迫症的医院吗

以前挺好的,就是出门打工回来,就感觉不太正常了,老是自言自语,有时还会不由自主的骂人,打人,先前以为开玩笑,后来越来越严重,看电视,一会不对劲,就砸电视,现在都不敢让出门了。每天都让人跟着,怕出事。

说起心理疾病,不少人脑海中可能会浮起“脑残”、“智障”、“疯子”、“变态”、“神经病”等一些贬义词。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心理健康问题和自己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事情:“我心理特健康啊!身边的人也都很好很正常啊!大家都有说有笑很和睦很美好啊!”
好好问问是对的!毕竟健康不是小事!像那个贵阳中医脑康医院就很赞的!之前陪一个朋友去过,有不少人去的
他们会觉得有心理问题的人通常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喜怒无常,或者有暴力倾向,所以当得知有人去看心理医生都会认定此人“脑子有问题”而选择避而远之,生怕哪天他失去控制而伤害了自己。
如果外表正常的人说自己去看心理医生,很多人可能会露出鄙夷的眼神:怎么那么脆弱?那么矫情?这么点人生挫折还要去看医生?好好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一点都不坚强。
很多人觉得心理或精神疾病不可预防,患上了便难以治愈,精神病医院仿佛是监狱的另一种形式。很多缺乏教育的家庭会以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为耻,程度轻的会不以为然的让他们自己好好调整心态:“男儿有泪不轻弹”、“别当自己是林黛玉”、“做人要坚强,争气点!”……;而情况严重的则会把患者锁在家里。“带去看医生?万万使不得啊!让邻居和朋友知道了笑话我,今后还怎么抬头?”
但是你知道吗?心理疾病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远!
在美国,每5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疾病,而每2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1.1%的成年人患有精神分裂症;2.6%的成年人患有躁狂抑郁症;6.9%的成年人患有严重抑郁症;18.1%的成年人患有焦虑症。其他病症包括多动症、自闭症、边缘性人格障碍、饮食失调、强迫症、创伤后压力症等等……
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并不暴力,只有3%-5%的暴力行为是因为个体患有精神疾病,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事实上反而比普通人受害于暴力犯罪的可能性高出10倍!
很多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工作效率高,旁人是很难一眼看出来他们“有病”的。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心理素质差不坚强,原因可能是生物因素(基因、身体疾病、大脑病变等)或生活经历(比如创伤、丧亲、意外事故、身心虐待)。
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预防的,就算不幸患上,经过正确的治疗也是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是痊愈的!
然而在美国,只有44%的成年人和20%的青少年接受到了应有的治疗。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思想相对开放、心理健康教育和医疗相对发展完善的国家,大家还是无法彻底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偏见。
美国尚且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医疗发展相对还在早期阶段的中国,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著名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在2009年发表研究估计中国大约有一亿七千三百万人遭受精神疾病,而92%的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对敢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少数人,很多人也会刻意隐瞒自己进行过咨询的事实。真希望国家能对心理健康重视起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生活节奏变快以及愈发高强的工作压力,相信现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会比2009年又高出很多。而在患有心理疾病的这些人中间,抑郁、焦虑、失眠排名前三。
不同于重性精神类疾病的生物遗传性病因,抑郁焦虑失眠很多时候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感情事业不顺或是被亲友误解冷落),或者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灾难、退休、女性生产后等)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调适都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症。
患上抑郁症的人中,15%最终会选择自杀,70%的人曾出现过自杀的想法。我们知道的明星中,不少都因为抑郁症离世。三毛、陈琳、张国荣、乔任梁……令喜欢他们的人震惊及惋惜。如果在他们患上抑郁症之前,身边可以有及时提供他们倾诉内心痛苦的机会,亦或是身边的人能对他们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点压力与不解,那可能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最近微博上热议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由于小时候上被补习班老师性侵而患上抑郁症,最终敌不过病魔而选择上吊自杀。恍惚君听身边和她同一所高中的人说,当时林患上抑郁症要去看医生,因为不想被周围的人知道,每次都要偷偷从台南开车到台北去看病,而这漫长的车程对她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煎熬。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对于有心理方面困扰的人
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自己的问题很普遍,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帮助
尝试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可以先试探性的释放信号看对方愿不愿意帮助,如果对方不愿聆听也千万不要感到气馁
寻求专业帮助,找有经验的咨询师或医生
对于尚无心理困扰的人
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表示包容与理解,切勿用文章开头的那些词汇去给他们贴标签
主动让周围有需要的人知道你愿意帮助他们
及时消除周围人对心理疾病的误解与偏见
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学习如何有效预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2
硬碰硬我们是干不过强迫症的,否则它就不叫强迫症了。
对于是石头的强迫症,我们是鸡蛋,不要拿鸡蛋去碰石头。

治疗强迫症千万不要控制与克制,那样只会更严重, 要允许自己的焦虑、不安,恐惧情绪的出现。
在强迫症中,一切的心理反抗,或者是转移注意力,都是没有效果的
不管强迫症如何千变万化,“把心放平顺其自然”是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与关键.
心病还须心药医,用药物治疗强迫症治标不治本。
“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当强迫症来袭时对症状的不理不睬, 或者不抵抗不干涉,或者接纳,又或者不理不怕不对抗-------,而且一定同时要允许强迫症带来的焦虑不安恐惧的存在
在强迫症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接受症状产生的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只有接纳了这种焦虑,焦虑才会正常的消退,如果对焦虑进行压制与控制,必然会加重焦虑对自己的影响,造成自己更多的痛苦。

你最应该做的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这一点至为重要。 强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又像一个弹簧,你越是摁它,它就越弹的高,你不动它,它倒自己静止不动了,你的强迫症和这个弹簧原理差不多。以后什么都不要刻意去控制它抑制它,顺其自然就好。
再有一点,得强迫症的人,往往把什么都幻想得完美,这是错误的。比如,心理强迫症的人多数有“强求完美“的思维观念。什么事都强求做得十全十美。但你静心思考一下,世上存在完美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没有!! 所以当自然、现实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强求做到十全十美,结果一定会是矛盾痛苦的! 试着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世界,用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建议你区分对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对于强迫思维要顺其自然,采取接纳的态度,而强迫行为则采取控制不去做的态度。强迫症的复杂和反复就决定了康复之路的漫长,不过贵在坚持,相信一定会有回报的!

再举例说明: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出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究其原因,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不要总是试图反抗或想摆脱它,要学会接受它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当你反抗的越激烈,它反而会越容易影响你,因为此时你的脑海里都是它,虽然你想的是摆脱它,但却恰恰提醒了你自己它的存在,反而会更难过。追求完美诚然是好事,但这世上有谁做事能达到绝对完美、丝毫不出错呢?答案是没有。只要是人,就没有谁能达到绝对完美的,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你无法穷尽所有意外,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吧,不要被它占据了你的思绪,将它放置在你心中的一个角落,不要去触碰它,即使有时不小心又触碰了它,也不要担心,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管它是否回到了那个角落,慢慢的你会平息下来。

当你在大脑里不受控制的想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不要用力控制自己去不想,也不要刻意去追着想,允许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的出现,然后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刚开始做或许会有点困难,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发现自己就不想了,就轻松了!记住,关键是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我就是这样治愈的。 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症状才会慢慢的消失. 为什么很多强迫症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一点一点的把心放平,一开始会很痛苦,只要长久做下去,强迫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相似回答